享受•领悟•反思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骆俊
[导读]

骆俊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11-01

        金秋十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一行3人有幸到厦门观摩中职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分5个会场同时进行,来自全国的305名教师同仁在此共享这教学盛宴。参赛教师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赢得了荣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沉思。
        一、享受优课魅力
        这次比赛,说课老师们文本理解透彻,课堂语言丰富生动、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多媒体灵动美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巧妙有效,无不令观赛老师叹为观止;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实践课,老师们带给我们的都是一场视听盛宴。
        1.巧妙导入学趣涨
        参赛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声声慢》用演唱视频导入,《雨伞》以名言导入,《离太阳最近的树》视频展示红柳的毁灭导入。
        2.各式朗读成效显
        参赛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人物的形象等等,采取各种方式的朗读,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活跃了课堂,达成了教学目标。
        3.双线主题切入准
        处理教材的时候,都能够围绕着人文性主题和工具性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4.小组合作齐行动。
        参赛课都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有的甚至整堂课老师只有几句台词,其余时间全部由学生分组交流、质疑、解答,画思维导图课,归纳写作方法。
        5.结合传统功底深。
        注重文化传承,关注政治热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6.信息手段巧应用
        课件制作精美绝伦,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应用更是锦上添花。经典吟诵部分都加了主题音乐、背景音乐,使课堂增添了诗情画意,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7.学法迁移生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以全体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方法可循,学以致用。大部分的课堂都有小练笔环节,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
        二、领悟先进理念
        1.适合现代阅读的阅读信息处理能力:捕捉、选择、判断、分类、归纳、总结等。在《动物的休眠》一课中,先提出问题:哪些内容与冬眠有关,请圈出相关关键词句。接着学生把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再对关键词进行判断归类(时间、地点、怎么冬眠),最后用关键词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浙江的王梁贤老师上《鲁滨孙漂流记》一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利用多媒体现场形成思维导图。
        2.先进理念做支撑。这次大赛,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其教学教育理念都让听课者耳目一新,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3.回归文本重研究。赛后何忠、于黔勋、倪文锦教授分别作了《运用教学智慧,促进素养提升》《凝练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育人价值》《一是危险,研究至要》主题讲座,重点强调了教学要立足文本、回归文本,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做研究型教师,以美育人、以文育人。
        三、反思提升自我
        观摩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两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感叹名师们的高超教学艺术之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1.扎实提高语文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功。
        2.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环节有创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一个高明的教师不管是在课始、课中甚至课堂结束后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意识。“一切的行为都始于强烈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这种需要。参赛的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4.尊重真实有弹性。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学应该是具有弹性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差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
        此次厦门之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参赛教师那从容不迫的、行云流水般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以及他们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都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反思、进取,博采众长,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让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