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刘桓
[导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现学生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
刘桓    四川省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现学生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09-01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将德育教育灌输在日常的体育教育中,将学生教育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始终坚持德育教育为首,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不能只将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简单作为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是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要性
        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身体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智慧、精神、意志以及体质等相结合。体育学科在学校的载体下对学生展开教育。当前高中体育教育积极展开终身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课是重要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学体现出多维度教学形态,不仅需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要帮助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学层次,解决体育教育问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虽然也包含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其中也隐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过于强调为学生灌输专业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忽视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差别较大,单纯对学生进行教学改造,体育教学整体呈现出成人化、训练化以及城市化模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比较被动地位,对于体育活动参与性不高,导致在体育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学生道德观念,重视标准示范
        高中生在成长经历中,会学习和模仿身边同学、老师的一些行为,这是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不断转变学生的道德观念。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在学生热身活动结束后就回到办公室休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练习体育动作时不专心,而且不利于德育的渗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以身作则,将德育融入到他们的体育学习中,用实际行动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得不到分或者与对手有身体碰撞而产生不良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时,体育教师应主动对学生不得分的情况进行分析,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投篮动作,并向学生解释合理的身体碰撞是允许的。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示范标准的运球、过人、上篮等动作,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二)强化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
        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承受高考的压力,学业负担相当繁重。如果高中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很有可能导致一些负面事件的发生。同时,高中生群体以独生子女为主,多数学生在家庭中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宠爱,甚至发展成了溺爱,由此导致多数高中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为脆弱,即便是遇到一些小事,内心也会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叛逆心理。所以,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准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一些抗压训练,以此对学生稳定乐观的心理情绪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养成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承受各种挫折,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比如,男生在练习上肢力量时,很多学生的手掌上都磨出了泡擦破了皮,手臂肌肉也非常酸痛,内心对于此类体育项目产生了一些抵触与放弃心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形成不怕苦和不怕累的优良作风,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不轻易言败,促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通过该种方式,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也能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坚持如此,学生的德育素养,将较以往得到显著的改善。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丰富性
        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更加丰富,从而为学生拓展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优化德育教育渗透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排球”这项运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于运动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中国女排在每一届奥运会赛场当中表现的视频,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看感受,谈一谈什么是“女排精神”?以此为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去到排球场进行练习时,能够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鼓舞,形成坚强的意志,勇于克服体育运动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并不仅仅是短时间的工作,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影响,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也会不断的收获知识,并且形成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付孟孟.关于高中体育足球课程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1):197-198.
[2]刘向红.浅谈高中生的短跑训练方法[J].田径,2020(11):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