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陈英
[导读] 小学美术教育在目前的教育发展中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不只拘泥于文科和理科。而是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职业。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摒弃单一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督促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陈英    西安市碑林区钟楼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2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在目前的教育发展中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不只拘泥于文科和理科。而是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职业。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摒弃单一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督促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作详细论述,希望能够给广大美术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意识与能力、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01-01

        引言
        小学美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学会学习,主动掌握知识。因此,美术的教育不应在小学阶段中被忽略。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美术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实力,提升创新能力。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好美术。
        一、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小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绘画,掌握绘画知识是教学的意义。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小学生的自身约束力不强。在数学语文这样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习中,学生会感到疲倦,从而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美术课堂会给学生繁杂的学业中提供一个放松的课堂,且学习难度较低。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发散思维,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可以得到新鲜的知识。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就是因为课堂教学模式枯燥。学生很难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哪怕是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及时引导,就可以改正缺点,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或者通过游戏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些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的意识,从而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美版教材“拓印树叶真有趣”时。提前一个月或者几周的时间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寻找形态特别,颜色好看的树叶进行收集。课堂当天将收集到的树叶拿到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一些树木种类的科普。课堂中期,在教师讲解拓印树叶的方向,力度等技巧之后,学生再进行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干预学生使用什么颜色的彩铅。


而是让学生忽略自己对树叶颜色的印象,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拓印。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更是让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课堂发言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创作理念,如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选择颜色时想到了什么等等。在课后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花草。如果家长允许,可以摘下一片进行拓印,下次课堂时拿到课堂供师生鉴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美术教师们能够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一些与课堂相关的有趣知识带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以图片,视频短片等形式,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在课堂中投入学习。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中品味艺术的魅力,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课堂的基础上主动进行创新。
        例如,在学习“画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带来一些水果。教师利用网络寻找一些形状特殊的水果,在课上与学生共享。还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水果的小动画,在课上用于活跃气氛。让学生在课上实践时,鼓励学生在画自己手中的水果时要从不同方向去画。同时联系语文课文《画杨桃》,让学生明白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面对事物的绘画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除了画自己手中的水果之外,让学生想象自己平时所见的水果外形,通过自己的回忆来画自己印象中的水果。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面评价学生作品
        学生在学习美术时,会有一些天马行空,不符合实际的想象。课上的绘画中,有些物品画得过于奇怪。面对这个情况,教师不能够批评学生,而是要问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画,是因为技术不好还是故意这样画的,让学生自己解释原因。不要因为学生的画过于怪诞而否定他的画作。首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再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毕加索有一张著名的画《格尔尼卡》画风乍一看很怪诞,构图也十分随意,但是它是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的一副意义重要的画作,其艺术价值非常高。如果教师过分苛责学生的画作不好看,那么有可能否定的是下一个毕加索。在绘画中没有绝对的错误,有的只是不合适,不太符合现实。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去主动创作,大胆地创作,不要因为画得不好而不动手去画。长此以往,学生也很难对美术感兴趣。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也是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有个性,更具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实践探究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完成创新思维的训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也需从创设开放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愉悦,促进学生自身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方.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邹纯. 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4.
[3]朱琼阳.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