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许晓晖
[导读] 小学语文是学生启蒙学习的开始,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直接关系着今后的学习态度,单纯的知识学习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许晓晖    大连市中山区东港第一小学  116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启蒙学习的开始,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直接关系着今后的学习态度,单纯的知识学习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99-01

        低段学生主观意识单薄,兴趣是支撑他们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不感兴趣就会消极以待,使语文教学大打折扣。因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化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结合具体实例,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朗读激趣
        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穿插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自主朗读、个性朗读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调动口、眼、耳、心等多感官系统充分与文本接触,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习惯以教材答案为标准或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束缚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被迫接受中失去朗读兴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和完善朗读结构和模式,倡导个性朗读,让学生的心灵在朗读中飞扬,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提高朗读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教师并没有固定朗读模式,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充分调动他们的朗读积极性。学生有分角色读的、有评读的、还有轮流读的......。在适合的朗读中他们有的读出恳求的语气、有的读出羡慕的语气......。对课文的理解也呈现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深化新课改理念。可见,只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就能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活力四射。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习惯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多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激趣的同时,还使亲切的阅读体验涌遍全身,培养语感。



        二、表演激趣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这些文本以语言符号为形式显现于学生的感官,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僵化的语言符号不感兴趣,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寓意。若教师能够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动作和神情表达出来,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身临其境,加速与文本的融合,提高思想认知,丰富感情。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若教师一味地就课文将课文,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流于表层。考虑到此,教师利用低年级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熟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内容,他们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唤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舞台”上一只胖胖的“老虎”扭动着身体慢吞吞地走出来,它的身后紧跟着一脸狡黠、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动的“狐狸”,它摇头晃脑、大摇大摆地走在后面,其它小动物见状纷纷逃窜......。精彩的表演惹得学生哈哈大笑,故事内容以一种可感可视的方式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无需多加解释,学生对“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他们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也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实物激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育不成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形象感受、直观感知为主。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入实物,用直观形象的实物代替抽象的语言描写,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实效。
        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学生对于“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苍耳带进课堂,那满身又硬又尖的刺可不就是“带刺的铠甲”。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生动,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获得对语文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产生有效的记忆。
        总之,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化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是新课改发展的需求,能够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探索,主动构建,建立灵动又饱满的知识的体系,锻炼各方面能力,使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低年级语文课堂应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周超.华夏教师. 2017(02).
[2]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A]. 宋文静.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C].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