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莫晓梅
[导读] 当前阶段,纵观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重心过分倾向于对小学生思维严谨性上的教育、培养。在教学活动上生搬硬套以往陈旧的教学经验,尚未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只是将枯燥、乏味、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理论知识机械性、生硬的传授于学生。然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其心智、心理较为稚嫩、不成熟,社会经验匮乏,这样脱离小学生生活实践的教学手段使其难以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

莫晓梅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流星小学  广西  北海  536132
【摘要】当前阶段,纵观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重心过分倾向于对小学生思维严谨性上的教育、培养。在教学活动上生搬硬套以往陈旧的教学经验,尚未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只是将枯燥、乏味、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理论知识机械性、生硬的传授于学生。然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其心智、心理较为稚嫩、不成熟,社会经验匮乏,这样脱离小学生生活实践的教学手段使其难以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基于最新一轮新课改的教育大环境中,数学教师需针对此问题,在教学课堂上重视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深度应用,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5-01

        数学学科的开创灵感本身来自于生活活动,旨在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加强生活便利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经验,有利于其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保障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完成。此外,数学教师将数学技能与学生生活点滴密切联络,可以增添生动性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对此,数学教师应注重观察生活中数学教学资源、素材,将其渗透于课本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与魅力,全身心的沉浸在数学教师营造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强化学生数学本领实际运用能力水平,保证教学成效。
        一、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最终所呈现出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措施引进到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打造出熟知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并迎合小学生喜爱玩乐的性格特点营造出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吸引小学生自发融合教学活动、跟随数学教师思路,增长学习效率。另外,因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中也明确提出,数学学科是大众生活中有效的功能性工具。所以,数学教师应强调自身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挑战性,根据班级内整体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认知水平,设定教学方法、制定教学任务、策划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1]。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出“搭积木”的生活化小动画短片,创设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让风趣幽默的话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目光,增加对本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能够以最佳学习状态面对数学教师的知识点教授。在学生观看动画完毕后,数学教师应向学生抛出“画面中都存在哪些形状的积木呢?”等问题,唤醒、调动学生在过往生活体验中对物品已掌握到的感性认知。随后数学教师需向学生展示出依托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搜集到的生活化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相框等实物教具,维持学生学习兴致。教导学生仔细观察物品特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讲述出其具体名称与特点,并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这类形状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相信在后续的正式授课中,学生有了这样的生活化感知基础,数学教师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巩固学生记忆力
        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客观年龄限制,其思维跳跃、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注意力,对学习到的知识不加以反复练习较容易就会忘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点理解程度,在遇到生活难题时可以灵活、正确选用已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及时突破困境[2]。
        以《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教学举例,为了巩固学生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知识点的认知,增强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成员亲自动手丈量脚掌、手掌、手臂、一步等的细致化尺寸,增添教学课堂互动性,塑造学生合作意识;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小组成员自行分配记录、测量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身体尺”丈量花坛、主席台、篮球场等场地、物品的周长,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操作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知识点实际应用本领;最后,数学教师需协同学生共同总结测量真实事物时应采用哪种“身体尺”较为匹配,如丈量操场边长适宜运用“一步法”,而课桌周长使用手掌对比测量较为恰当等,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点记忆,加强学生学思用能力。
        三、合理运用数学小游戏,强化学生应用力
        在备课时,数学教师应归纳全体学生的理解能力、个性特色、生活经验等内容,设计出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导小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也应深化数学知识运用率。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当堂教学内容重点,为学生做出知识点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运用示范,增长学生数学体验[3]。
        如《折扣问题》教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托课本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回答“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的自身理解,组织学生就“原价与实际售价二者之间的规律、关系”问题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学生自主探究出的“打折后的钱数必定少于原价的生活常识,”传授学生按照数学问题列方程组的解题技巧。接下来为了筑牢学生关于“折扣”知识点的基础印象,数学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充当售货员与顾客形象。创设现实中买卖货物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对“折扣”的深度理解,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作用。使其在生活中“买物品”时同样可以运用此知识点准确计算出应付钱数,以此热爱上数学知识学习。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要性、影响力不容小觑。数学教师应积极关联数学知识点与生活现象,保证二者契合度,在教学活动中生动的向学生展示。这样将会加强数学氛围的趣味性、愉快感,防止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形成单调、无趣的心理感观,主动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致、热情。另外,小学生在相对熟悉的场景中将会迅速接受、消化新的知识点,并在数学教师巧妙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自主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加深知识点印象与理解,掌握实践运用技巧,提升数学学习质量。这样一来数学教师将会高效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夯实小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推动小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39.
[2]张照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89-90.
[3]林清江.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试题与研究,2020(25):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