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研究 庞家妹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庞家妹
[导读] 在最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部明确向小学校园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与标准,即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应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着力为学生创设出真实模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提问、归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迅速理解、消化相关数学知识重点,学会相应解题技能、技巧,还能够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合理选用知识点解决现实生活中

庞家妹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流星小学  广西  北海  536132
【摘要】在最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部明确向小学校园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与标准,即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应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着力为学生创设出真实模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提问、归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迅速理解、消化相关数学知识重点,学会相应解题技能、技巧,还能够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合理选用知识点解决现实生活中偶遇的难题,彰显教育教学的最终学以致用主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怎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合;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3-01

        数学学科做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性科目之一,扎实掌握数学技能对小学生来讲极为现实、重要,会对其今后学习进阶式数学知识时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另外,由于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天性性格中好奇心强的特点较为突出,其对新鲜事物、新颖活动均存在浓郁的好奇感与探究欲。对此,数学教师在深度研究小学生心理后,应敏锐的捕捉到小学生这一特质,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加以高度利用。并将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道具、多元化的教学渠道,积极为学生打造出具有生活化性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氛围中,逐渐提升数学能力。
        一、发现问题
        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功能性与真实价值、作用,应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行为,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具体数学知识。当学生认真观察到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数学问题后,将会不由自主的做出自主挑选已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开展对此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行径,并规划出可行性的应对、解决计划打破生活问题带来的瓶颈。因此,数学教师在正式教学课堂中,需参考小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将课本教材中学生不易透彻了解的数学内容具象化的演变为日常生活场景中的模拟原型。帮助小学生发散被课本教材所禁锢的单一性思维,让其切实感受到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化数学知识,实现知识深度理解的学习目标[1]。
        例如《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教学中,首先,数学教师需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知,向其抛出“生活中包含三角形的物品有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带领学生回顾过往的生活经验,集中学生学习思想、统一学生课堂思维;其次,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向学生逐一展示色彩鲜艳的三角形红领巾、相机三脚架、小红旗、三明治等生活化物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最后,数学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小学合作的形式,共同交流讨论这些具有“三角形”性质的生活化物品中存在哪些相同特征,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的角度自行体会、挖掘到相关知识点,并形成关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使学生无论在课堂学习中或是课后生活中均能自主的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互相融合、交汇,保障数学教学成效,树立小学生观察生活意识,锻炼其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能力。



        二、教学情境
        因为小学生心智心理与逻辑思维还尚未成熟、成形,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次系统性接触、学习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大多数小学生均会产生难以理解、无法掌握的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巧妙的将复杂性数学知识具象为简化内容,将学生耳熟能闻的生活化常识渗透到新的数学知识点中,搭建出高度契合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能够以较为高涨学习热情、状态开始新的知识点接收,加强课堂学习质量。
        以《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一课教学举例,数学教师在基本数学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协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印象,提高知识掌握程度。采取开展角色扮演小游戏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同创设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场景。此时,数学教师应利用电教媒体播放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真实情景画面,烘托教学气氛。邀请学生扮演商店售货员与顾客角色,互相买卖身边已有的小商品,如铅笔、橡皮、直尺等。并让学生自行设定物品价格,模拟演练货物售卖,运用“加法”计算知识要点准确购买部分商品。这样就可以将笼统的“加法”运算理论知识注入生活化场景中,完成“简变”后直观性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增添课堂活力。使学生在此环节中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逐渐热爱上数学学科学习[2]。
        三、实践能力
        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任务任重道远,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够全面完成。除了数学教师平日在校园内部的悉心教导外,还需软硬并举的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自主考察数学理论知识实践性,增长数学化的生活经验,深化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水平。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后,数学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关于“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可以为学生布置出“概括圆的特征,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存在圆的性质特点”的课后作业。并设定奖励机制,对作业回答中富有闪光点的前几名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升其对作业完成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圆的知识点印象,锻炼学生学以实用的实践能力,强化教学效率[3]。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数学知识源自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最终还需回归到大众身边解决实际的相关数学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将课本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打造出生活化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沉浸在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中,紧跟数学教师教学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强化数学能力。此外,数学教师将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点滴,利用多种生动化的教学手段,将有益于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气氛内快速理解知识点中蕴藏的教育意义。可以将数学知识真实运用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难题,在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还会大幅度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实践应用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多角度的全面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小斌.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208.
[2]冯彩霞.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7):32.
[3]刘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