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马琳琳
[导读]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其中听力教学不仅影响到学生这些方面的教学,还影响着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现行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听力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搞好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呢?

马琳琳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其中听力教学不仅影响到学生这些方面的教学,还影响着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现行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听力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搞好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呢?
【关键词】听力教学;初中英语;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2-01

        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产生了大量的“聋哑性英语”,完全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在初中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力教学是重要部分,听是获取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四项技能的基础。因此,重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每位中学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听力课堂的问题
        1、听力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虽然课程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听力教学中,教学的方式仍旧是比较单一,仍旧是以练习和考试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教师一般会选择一些英语材料以试题的方式让学生做,教师认为只有学生听并且做才能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所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以这种方式的练习无法获得听力能力的真正提升,而且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他们对听力兴趣的降低甚至排斥。
        2、重视程度不够。听力教学同阅读、写作教学相比,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多数教师认为后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这也造成了我国英语教育的一个独特现象:高分低能。学生能够看懂英语却听不懂英语,而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也就是听和说,能够用来交际。造成这种现象同教师缺乏重视有关,多数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分散在听力教学上的时间非常少,学生无法通过有效的练习来提高听力的能力。
        3、学生对听力存在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对听力存在着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是提高听力教学有效性的难题之一。对于一些英语成绩不错,但是心理素质不佳的学生,一旦在听力中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会心里慌乱,以至于影响整个的听力练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不注意平时的练习,造成听力能力的低下,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会对听力存在抵触心理,认为自己听不懂。这些都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听力教学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4、教学方式局限
        传统英语听力教学中,不少教师将卷面形式听力试题内容让学生反复听。实践证明,这种听力教学方式效率偏低,学生仍缺乏英语的实际应用机会,无法真正从口中用英语说出主观性想法。在中考影响下,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学生多数情况下对英语的学习属于朗读课文、机械背诵,日常用英语交流的有效时间少之又少。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可帮助学生在即便没有听懂英语对话的情况下人,仍可通过语感判断对话的大致内容,在阅读题型和完型填空题型时也有所帮助。
        5、缺乏联想力
        在英语听力练习中遇到不懂的英文单词实属正常,若学生过度专注于不懂的单词,很可能导致后面的有效信息被忽略,而影响到对关键信息的抓取。


受到英语基础知识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对英文的长段落和长句子无法有效记忆,在听到后面的内容时,前面有效信息逐渐模糊甚至被遗忘,影响到答题有效性。
        6、词汇量偏低
        由于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缺乏一定系统性,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基础上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在面对没有文字对比的听力材料时,往往无法形成英文思维,甚至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中英文对照。初中阶段的英语听力材料大多为对话形式,2~3人之间的对话会直接让词汇量偏少的学生无法理解对话内容。
        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听力对话内容,在兴趣驱使下更愿意学习英语听力,主动参与听力练习。教师可安排课堂时间播放英文歌曲、电影,根据学生兴趣和建议选择该年龄段适合的电影片断或经典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听力学习。也可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由学生选取某一场景展开表演,其他同学在非中文对照下完成对表演的观看。相对于传统单纯听录音的方式而言,听力教学在多元化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更强。寓教于乐模式让听力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2、听前预习
        听力训练应从简单练习开始,让学生逐渐熟悉。听力的题目类型、答案方向、句型特点、题型考点等,为后期的拔高训练奠定基础。教师可通过日常练习锻炼学生的短文动机分析能力、话题变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练习过程必须从基础语音开始,之后再逐渐加入短语、句子。当学生能够对完整的句子清晰表达并理解时,可开始语篇练习及对话练习,逐渐让学生提升听力材料难度。展开听力技能训练及信息理解能力训练,即便在听力对话或语篇过程中存在不明白的单词,也应继续听完后续对话或篇章,根据听懂的内容猜测单词大意。同时,需让学生加强常规听力知识的提炼,培养听力语感,提升听力过程中的答案辨析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以及细心程度。
        3、技巧练习
        对于同一段听力对话,一些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迅速记下有效知识点,但另一些学生则表示在听完对话后毫无空闲时间记录。这一差距可归结于记忆策略差异。当学习者能力较强时,面对长段文章或涉及到多人的对话,可利用英语特有的停顿,迅速记下细节内容,包含地点、人物、时间、事件转折等等,利用特有的单词或文字信息,强调语篇的深层理解。对于不懂的英文单词,应强调其出现前后的语义表达记录。对于词汇量偏低的学生,则应强调日常词汇量的记忆,为学生定下目标,每日学习多少个词汇。久而久之,在其听力过程中会发现不懂的词汇明显变少,对听力文章的理解程度明显提升,学生对英文听力的自信心也更强。
        结束语
        作为英文考试及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英语听力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在较大的词汇量及有效的听力技巧下迅速理解短篇文章和多人对话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阶段应重视影响听力教学的几项因素,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对听力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练习,提升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红.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No.55915:113.
[2]王萍.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学周刊,2016,No.2982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