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冷松桓
[导读]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现实案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变式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冷松桓   重庆市綦江区永新中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现实案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变式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02-01

        引言
        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一门及其枯燥且复杂的课程,因为在中学生的思维概念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到太多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数学教师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尽快的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上的主要知识点为依据,选择最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数学教师要重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学生的心智、身体、思维模式都逐渐由不完善到完善过渡,在该阶段加强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激发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思维潜能,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也变得轻松。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最好的时机,加大力度对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通过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数学成绩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严谨灵活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学习的过程也相对较难。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也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由于内容枯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找出适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方式。例如,学生在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干,在题干中找出隐藏的条件,最后我们运用这些已知条件和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解题,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严谨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通过现实案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调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目前,还是有很多数学教师在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概念死记硬背,遇到问题寻求教师解决。这种方式的教学,会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而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即使通过死记硬背将知识点记住,但是还是没办法在解题时进行实际应用。


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更加牢固,通常让学生进行长期的题型训练,这样不仅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知识时结合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有关函数的例子,将其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去游乐场,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研究摩天轮的轨迹特点代入函数知识,让学生在案例的帮助下更好的理解函数图形,进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复杂,有些知识较为具象,需要学生对有这种特征的知识点以观察或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相反,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能更准确、更清晰的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学习视图知识时,有一些小的得视图,可让学生直接将物体进行旋转并进行观察。但是还有一些是我们没办法进行直接操作的,如汽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比较大型的建筑物进行旋转,并利用PPT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整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对该过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设计变式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变式,就是在多个角度上提出数学问题之后,还要对相同类型问题所具有的共性进行有效总结。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变式练习层次,并遵循从从简但复杂的原则进行问题的设定,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一目了然,并能很快的找出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又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列举法求概率。之后,应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式对知识予以讲解。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强化,其实更多的还是学生对数学定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不断进行章节练习在培养出的一种思维定式。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答案也不具开放性,有些学科中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存在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固定的,而且答案也不想语文、历史一样模糊化。虽然数学学科解题的答案是固定、清晰的,但是同一道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却不止一种。也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对教材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使其学会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进行转化和运用,在有效的激发中学生对数学领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中学生对定理、公式和概念的理解能力,为了学生在以后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开国.浅议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
[2]石玉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16):59.
[3]李绪亮.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8(05):49.
[4]季洪建.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