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人通、晓黑板平台,推动学生开展家庭亲子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郭天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对科学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实验室硬件的慷慨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都体现了这一变化。但遗憾的是,作为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家庭小实验,一直没能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中缺少相应的指标,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家庭小实验的顺利实施。在学校“全天生活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从培养学生兴趣入

郭天山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平小学  26120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对科学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实验室硬件的慷慨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都体现了这一变化。但遗憾的是,作为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家庭小实验,一直没能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中缺少相应的指标,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家庭小实验的顺利实施。在学校“全天生活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建立微型家庭实验室,在体验小实验探究的乐趣中,回归小学生对小实验探究的渴望。
【关键词】科学家庭小实验、微型家庭实验室、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41-01

        一、研究的背景
        家庭小实验是指经教师事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家独立或家长陪同完成的实验探究活动,它属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却始终未能引起学校、教师及家长们的足够重视,成为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大短板。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对科学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实验室硬件的慷慨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都体现了这一变化。但遗憾的是,对于小学科学的关注始终没有跳出课堂,延伸至学校以外。作为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家庭小实验,一直没能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中缺少相应的指标,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家庭小实验的顺利实施。家庭小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需要学生家中自主开展,教师无法对学生实验进行当场指导,家长在这方面的配合并不给力,认为家庭小实验就是“玩”,对于提高学业成绩毫无益处。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探索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实施策略,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亟待探究的课题。
        在学校“全天生活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建立微型家庭实验室,在体验小实验探究的乐趣中,回归小学生对小实验探究的渴望。“微型家庭实验室”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家里开展各种家庭小实验并上传至人人通、晓黑板平台进行展示交流,激发学生内驱力,变被动实验为主动探究,实现从生活走向科学又用科学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二、研究的目标
        (一)因“被动实验”导致学生对小实验丧失兴趣,通过本研究引导每一个家庭支持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寻找素材的主动性,激发每位同学对科学探究内驱力;
        (二)农村学生多因素导致的实验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的缺乏,本研究以建立微型家庭载体,实现课程、课堂、课外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运作模式和有效经验。
        三、实施推进
        (一)家校携手,共建微型家庭实验室。
        学校制定《微型家庭实验室建设标准》,为微型家庭实验室创建指明方向。教师通过微信、人人通班级空间、家长会等方式进行家校沟通,并指导家长和学生创建微型家庭实验室,每个家庭在家庭中的阳台、书房、客厅等空闲的地方,配上有简易实验器材,建立微型实验场所。
        (二)专业引领,有效指导家庭实验。



        在家庭实验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实验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展开探究。教研组团队通过人人通、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进行集体教研,对各年级科学课教材的内容进行挖掘,寻找科学教学拓展点,教师引领选题,制定适合不同年级段的《家庭实验室活动选题指南》。同时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讲解使学生明白实验探究方法,并对一些研究项目进行细化分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完成。
        (三)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驱力。
        基于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全校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型家庭实验室。由教师通过人人通、晓黑板等网络平台推送小实验,学生自己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资源、寻找实验素材、完成实验。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亲子小实验视频,完成“小实验100+”素材集锦,开展“科学家庭亲子小实验挑战赛”。
        (四)深度探究,促进学科融合。
        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课程,促进学科融合。比如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探究时,将蔬菜的生长过程进行文字、图画、拍摄等方式进行记录,最后进行美食制作和分享。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将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教育、德育融合在一起。
        (五)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思辨,促进评价的有效性。采用人人通学生点评、晓黑板实验点评、展示会、演讲会等形式展示交流,设置“优秀家庭实验日记”、“创意实验视频”、“家庭实验小明星”、“星级家庭实验室评选”等多种奖励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研究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取得的效果
        1.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向网络、课外、校外、家庭迁移拓展,有效地把现有的丰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疫情期间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提高了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2.家庭小实验开发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改善了学生闲暇时间的学习、生活质量。学生玩转科学,自主录制了比较精美的实验视频,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3.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过程能主动地发现新内容,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实现了让学生人人亲历科学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4.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学生实验可以用小视频、图片或文字、“晓黑板”打卡、未来教育人人通平台、微信小打卡、网络交流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学校开展的人人通优秀小实验征集、“晓黑板”实验挑战赛等网络比赛,也成为宣传发动家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夏莉萍.做中学 悟其道——浅谈开展“科学家庭小实验”的价值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50.
[2]梁锦芬.家庭小实验开展的意义与措施[J].甘肃教育,2020(07):86.
[3]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
[4]魏晓波.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教”与“育”[J].教学与管理,2020(1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