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杨万民
[导读] 对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来讲,它的逻辑性比较强,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这就会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而且有很多学生在具体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认为比较难理解,所以也就产生不了学习兴趣。本文具体论述一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杨万民   四川省江油中学
【摘要】对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来讲,它的逻辑性比较强,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这就会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而且有很多学生在具体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认为比较难理解,所以也就产生不了学习兴趣。本文具体论述一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64-01

        化学作为一门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及其未来发展前途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工作乃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仍旧固守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仅流于表面,并不能够真正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个人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教学误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提出几条改善对策,以期能够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中学校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学生方面而言,现在很多高中生都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拿到好成绩,在课堂上一味的听从老师讲授理论知识,没有时间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与思考,也消解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仅仅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不能够帮助学生长久记忆,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其实就化学中理工科科目而言,被动学习思维也会禁锢学生的创新视野。其次,就老师教学而言,很多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教学方式,如果化学教学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学习,脱离实验本身,就会使学生缺失实践知识,没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二、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才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到:积极转变角色。传统中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对化学知识的讲授,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自己起到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知识教育的目标。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在不断的改变,教师则需要根据当前的知识教育目标,逐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等进行培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将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教师需要按照新课程标准需求对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能够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和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对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从而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学习化学的需求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验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化学实验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尤为关键的部分。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和相应的理论;再次,实施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控制好实验条件,全面准确地观察;最后就是填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数据进行填写,不能按着教材的数据或者胡乱编造数据进行填写。实验是学习、把握化学的有效途径,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当然高中化学涉及到的部分知识,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是无法进行实验的。这就要求教师借助现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和生动的电脑技术,为学生展示化学教学内容。比如微观分子结构,教师很难用语言为学生讲解。这里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化学反应制作成渐变的动画效果为学生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生动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微光分子结构的理解记忆运用。化学教学的实验过程中也会存在不足,需要多媒体的弥补。如进行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结成有光泽的晶体,忽略了碘固体没有经过融化而直接气化这一“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现象。在这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实验为主,中间利用FLASH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让学生更加全面具体地掌握知识。作为化学教师不能够忽视化学竞赛对学生的吸引力。每年都有各区、市级的化学竞赛,虽然能够入围的学生是少数,但是在化学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加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三)重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化学实验,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选取可操作的实验,设计实验计划,明确实验流程,确定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邀请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教学知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实施实践教学法时,要确定实验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也应配备完善的教育实践设备,加强对实验材料的管理。例如,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关于“中和反应”内容的学习,教师准备酸和碱进行试验,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加深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化学实验的进行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端正了学习态度,此外,也加强了师生的互动能力,利于提升学生成绩,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结语
        总之,高中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做好总结以及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具体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体的化学思维,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轻松,能够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娜.浅析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J].学周刊,2020(31):97-98.
[2]杨喜灵.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