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整合与建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王复军 王复英 周树喜
[导读]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该观念也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课程成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思考内容。本文对于二者在融合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王复军  王复英  周树喜    山东省青州市尧王学校  262507
【摘要】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该观念也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课程成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思考内容。本文对于二者在融合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小学德育;整合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46-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所以,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但能够让学校德育工作有创新发展,还能够更好地塑造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的三观。
        一、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当前社会已经成为多种文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国外文化的交流,都在不断影响着我国的学生。所以,一些思想观念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说,在学生看一些国外较为奢华的电影时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形成了“拜金主义”,盲目追求金钱。对于这些现象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会越陷越深,甚至有可能走向犯罪。为了减少这些不好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对于学生的侵蚀,不断强化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讲解不全
        当前的德育教材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并不全面,例如说缺少对于某一个理念的集中阐释,还有的甚至连这个理念的解释都没有。但是出现这些现象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除了《道德与法治》这本书以外,其他的教材全部是在国家还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前进行编排的,所以虽然书中有涉及到这部分的知识,但是大多数都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集中论述和明显表达。比如说,书中缺少对于自由的直接解释,只是在个人和集体关系汇总涉及到了一小部分的理念讲解,所以有关自由的描述就需要加强[1]。
        (二)忽视了学习主体的接收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出现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接收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了解率较低。虽然已经推行素质教育很久了,但是很多的家长和学校还没能完全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依旧以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了解率较低。除此之外。


这一现象还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由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内容较多,但是其表现的方式确实非常精简的,这就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对于课程内容再进行学习和理解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身心并未完全发展成熟,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接受限度,这些的问题存在都导致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德育课整合出现较大问题。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中小学生构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培养环境
        人通常都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完成自身社会化的,对于人社会化和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都决定于这三方面人为提供的环境。想让一个个体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离不开教育环境的良好影响,在这个教育环境当中最主要的还是家庭和学校。这些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并为实现这一目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法规[2]。想要让学生成长在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一体的教育当中,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不断努力,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减少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比如说,在学生看电视或是看名著的过程中,对于其中一些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的情节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校园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学生对于它的认知都只是听过而已,对于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认知。这就要求学校从多个不同角度,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逐渐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比如说,学校可以采用黑板报、手抄报和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小型演出形式以及德育老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渗透这一观点的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培养学生敬业、爱国等优秀品质。
        (三)开展相关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是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通过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后,学生已经对于核心价值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时,就需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或是举行“我是你的小帮手”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当中帮助有需要的人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去,让这一观点不断的影响学生从点滴做起,使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受到修正。
        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在德育教学当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老师既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还要不断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学生思想。
参考文献
[1]苗睿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整合与建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陈郭华.以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思路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J].现代教学,2014(18):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