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黄维湘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黄维湘
[导读]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措施,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往往参差不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也是切实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黄维湘    犍为县白鹤学校
【摘要】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措施,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往往参差不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也是切实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81-01

        一、初中数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兼顾了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影响因素
        学生存在差异的,按照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很难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常常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而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只教了中间部分学生,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分层不仅仅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数学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群体,而要充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初中生存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中产生了优、中、差等不同层次,所以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更应该考虑非智力因素产生的差异,分层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提升数学老师的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
        (二)分层教学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成功”需求
        虽然学生学习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成功的渴望。我们知道,成功教育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有成功的潜能,同时,我们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人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是成功教育的重要理念。我们知道,很多后进生其实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反复失败而产生了失败者心态,我们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不断帮助这类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为后来的成功的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这类学生的自卑者心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内化为其受教育的要求,这样以来就启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知识点上进行分层
        学生学习产生了学优生与学困生,除了学习的智力因素和学习能力以外,很大程度上与学习知识点的设置有关。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笔者就此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这其实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知识点的设置上存在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中下层次学生听弄不懂的内容,而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优等学生,因为自学能力较强,对这些数学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学习兴趣又不浓,致使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有所收获,则需要对数学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层次设置。


以教学九年级上册数学《垂径定理》内容为例,本节教学有一个难点,即垂径定理的证明,其实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办法是用学生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相关定理证明,二种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叠圆进行证明。实践发现,优等生大都喜欢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定理证明,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和部分中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基本上都选择用折叠圆的方法而获得直观的定理证明。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分层教学,就是同一个知识点,但是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而采用不同的证明方法,既可让学优生寻找学习的乐趣,又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分层
        我们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同一份练习题,那些学优生可以用5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大部分后进生往往需用1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才可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很正常。但问题在于,这样以来,学优生就有5分钟的时间在等待,往往白白浪费掉了。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进行分层设计,能对学优生进行习题拓展延伸训练,然后学优生完成学习任务时还有事干。同时,对学困生则设置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习题的训练难度,这样既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给另一部分学优学生拓展了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课堂如此,课后作业的设置上也是如此,课后作业设置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分层设置。对中等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略有延伸,对学优生的作业布置,在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外,又要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全面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干,这样以来可以大大避免“陪读生”的出现。
        三、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进行分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目标和成就感
        有效教学最终的呈现就是教学成绩,班级总体成绩的提升需要每一个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提问、练习、和作业时教师要给出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试卷设计时也要分出层次,基础题可占 70% ,能力题占 20% ,提高题占 10% ,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标时就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如果低层次的学生有进步且比较稳定可及时调整到高一层次,让这部分学生向高层次努力,学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就会获得成就感,自然就有信心向更高一层次迈进,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就会明显改善,总体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对于未达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找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评价中都保持上进心态、拥有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由过去老师单纯的 “教”变为学生主动的 “学”,强有力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吃的饱、吃的好,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和进步的机会。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使之完成。分层教学不仅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各级学生的水平,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光青.初中数学班级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