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罗悦烈
[导读] 语文,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也是二者的缩写形式。那么语言,就要表达出来,假如不能说出来,那它只是一个代号,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交流意义。不讲出来的语言也算不上真正的语文,所以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对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路径之一,通过读来使学生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罗悦烈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流星小学  广西  北海  536132
【摘要】语文,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也是二者的缩写形式。那么语言,就要表达出来,假如不能说出来,那它只是一个代号,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交流意义。不讲出来的语言也算不上真正的语文,所以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对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路径之一,通过读来使学生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6-01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也较低,这就给语文的阅读带来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师没有把阅读重视起来,致使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对课本的知识只是留于表面,对课文没有更一层的理解,不能受到文章的熏陶,语言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要求小学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去感受语言带来的美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初读、熟读与精读。初读,是让学生字面上先大概了解一下课本内容,对整体事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熟读,是指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大体意思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从中感受有什么不同,发现新问题;精读,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的改革,摒除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创新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与情境,无限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1}。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上课前,要以丰富有趣的开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来开展教学内容。还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范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 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你认为文章中哪个部分最有趣呀?”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问题。其次,针对小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阅读完一篇文章,不能读过就算了,要讲出文章的大概意思或是中心思想,所表达的什么内容,以及阅读过后是一种什么感受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给予认真的评价,对读的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更加努力积极地去阅读,进而培养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自己初读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阅读,再次熟读,并有笔划出自己喜欢或是感受深刻的部分,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自己去解决,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以后的精读教学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最后,要丰富阅读的形式。从阅读的过程来说,可以分为初读、熟读和精读;从阅读的方式上来说,可以有领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


丰富的阅读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
        (二)阅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且受益终身
        语文学习的基础方式就是阅读,小学阅读的健康与否,对整个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小学的阅读主要以朗读为主,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课文,同时也是对语言的一个积累过程,语感形成的一个途径。所以,培养小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方式,即可以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还能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得以灵活运用,受益匪浅{2}。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全身心地投入,眼、口、心都要用到。阅读的时候,眼睛把文章看准确,不要丢字落字,认真仔细不错字;阅读,就是要大声地朗读出来,声音洪亮有激情;心就是要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不能只是机械式的阅读,读完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要做到三者合一。要把文章准确流利地朗读出来,这是阅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发音,纠正拼读,要循序渐进,把握住文章的主体;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与清晰性,语句要停顿得当,声调读标准,不要曲解文章本来意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腔调,不要出现唱读现象;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也要融入其中,语调要高亢激昂,神情要与文章的风格相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不是机械地阅读,要在阅读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提高阅读效果,实现有感悟朗读的目的。
        (三)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与语感的形成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出相应的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阅读内容与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使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能清晰地展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与情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语感{3}。比如在学习《咏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象白白的鹅在水中游泳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姿势,湖面激起的涟漪还有没有其它小伙伴来加入它们,周围的环境又是怎么样的,是不是被山环绕着等等,让学生把阅读过后的感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象与诗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融情于景,仿佛身临其境一样。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与组织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丰富有趣的阅读氛围,增设多种阅读情境,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与阅读的快乐,通过阅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具有灵活性,不是机械地句子组装,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充满自信与感悟,是对知识的一种探索求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巴合提古力•拿白.重视初始阅读体验 提升课堂对话质量——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2020(34):42.
[2]李宝珍.探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20(84):27-28.
[3]李秀芬.试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2020(2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