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张琼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要从学生时代抓起,中学时期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主要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中学时期的历史教学与历史素养培养。

张琼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校  6633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要从学生时代抓起,中学时期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主要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中学时期的历史教学与历史素养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知识传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67-01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传授历史知识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将以时空观念的培养为例,谈谈我浅陋的看法。
        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时空观念的把握分成4个层次: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进行考察。
        而在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大概有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史实内容,由史实串联组成的相关知识系统,以及由史实和知识系统传导出的历史氛围。①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所涉及像《民报》、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等,这些都是具体的史实内容。但其内在又有各种关联,共同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是辛亥革命知识系统里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讲授具体史实和形成知识系统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营造一种氛围:在近代双半社会的悲哀与压力下,中国一批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的浪潮中,民主救国,舍生忘死。这就是历史本身的特性带来的,历史是蕴涵人文感情的。而在传授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也是在构筑自己的时空观念。
        其实,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渗透着时空观念。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注意传授知识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也就是说历史知识传授过程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联系应用。那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时空观念呢?就日常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表》
        该两本书是与教材相配套的,理所应当应用于日常历史教学中,但由于现在老师过多依赖于所下载的PPT,对这两本书的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实际上,这两本书就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时空观念。例如,介绍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专题中,提供了大量各朝代商业都会示意图、交通路线图、中外贸易图,并配合部分文字解释。这些在阅读地图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事件的相互关系,并形成对于该时期商业发展的印象。这些素材对学生了解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地图册还有对于知识点的细节补充,比如广州十三行的插入,让学生理解该机构的性质,以及清政府严格限制下对外贸易的繁荣,加深对该时代的具体印象。当然,地图册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提出精当的问题进行引导。当然,多媒体仍是很好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也更加形象立体,但多媒体的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是普遍现象,笔者就不再赘述。



        2.利用时间轴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过程
        时间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有力工具,将事件发展的历程在时间轴上依次展现,不仅有利于老师的讲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把握事件发展的程度。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讲解较为简单,如抗日战争仅仅一个课时,关于战争爆发前期介绍基本没有,而其对于之后抗战的态势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老师补充部分内容。
        基本上把握抗日战争特别是战争前期的一些事件,了解历史细节,更好地深入当时历史情境中,为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记忆附着。
        3.如何在教学中将历史素养和历史知识紧密相连
        3.1尊重历史史实,构建切实的历史氛围
        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并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尊重史实,这是对历史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由于历史发生的时间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而且学生没有相同的生活经验,无法感知到当时的情况状态,教师在授课时,为保证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最真实的情感反应,需要使用正确使用教学语言。无论是课程导入还是重要知识点的讲授,教师都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教学相关的历史环境和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时,可以以时间线为轴,讲述这一时期内发生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让学生跟随着教师一起去感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大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
        3.2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教师不仅要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是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再以学生的考试作为教学目标,不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3.3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体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了。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历史知识的渗透,不同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历史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
        任何学习习惯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学歷史的学生,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想要完全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不仅仅是依靠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是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加深学习能力。而且历史知识和历史素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历史素质的发展是需要依赖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当代中学生只有学好历史知识,才能进行整体历史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 宝.在历史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J].安徽史学,1991(16):74-75+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