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及防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苏忠超
[导读] 在高原牧区很多养殖户会饲养大量牦牛以保证经济收益稳定
        苏忠超
        西藏山南市畜牧兽医总站  856000

        摘要:在高原牧区很多养殖户会饲养大量牦牛以保证经济收益稳定,可是在牲畜饲养过程中,牲畜疾病却为养殖户带来了困扰。在牦牛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疾病,那就是牦牛病毒性腹泻,这种疾病的传染速度较快并且传播途径较多,十分容易出现大量牲畜患病的情况。但是只要养殖户在养殖牲畜过程中,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预防以及合理饲养,牦牛病毒性腹泻在牛群中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笔者就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为广大养殖户总结出了如何防治牦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牦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的原因,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牦牛病毒性腹泻;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应用探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上涨趋势,尤其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可是在这一快速发展背景的作用下,部分养殖户却遇到了难题,那就是牦牛病毒性腹泻。这一疾病的出现不仅对牛群造成影响,还导致幼牛染上疾病,使得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苦不堪言。通过学习养殖户得知这种疾病还会导致牦牛出现其他并发症,同时疾病还会在牲畜中传播,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就加大了牦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力度。
        一、牦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牦牛的免疫系统十分特殊,刚刚出生的牦牛其免疫系统相对健全,因为幼牛可以通过母源抗体来获取免疫力,并且幼牛在前六个月的哺乳期免疫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大多数幼牛在六个月后其免疫系统就会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同时大量病毒也会对幼牛造成威胁。通常来讲幼牛需要再经历十八个月才能保证免疫系统稳定,所以说幼牛经常会在刚出生的第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出现问题,很多幼牛在这一阶段就会出现感染病毒性腹泻。所以养殖户就要将这一时间段重视起来,并加强对幼牛的保护,进而有效降低幼牛患病几率。但是幼牛还有一种可能会出现病毒性腹泻,那就是母体传播,很多母牛在怀孕期间感染上了病毒就会导致幼牛在出生后就携带病毒并成为感染体,但是从外观来看无法看出任何端倪,只能通过血清检验来了解幼牛是否患病,进而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幼牛大肆传染牛群的问题[1]。
        二、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发生的原因
        (一)缺乏了解
        当前我国大部分牲畜养殖户的文化程度较差,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也没有参加相关的疾病防治讲座。这就导致养殖户在牲畜养殖过程中,盲目的对牲畜进行饲养,并且对牲畜疾病的防治也不及时,在进行牲畜交易过程中,为了贪图一时利益忽视了牲畜安全问题,最终导致一些带有病原体的牲畜进入圈内,对其他健康牲畜进行传染。与此同时,在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过程中,病畜就会对更多牲畜进行传染,使得大部分牲畜出现感染现象,为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地区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威胁[2]。


        (二)自我防护意识较弱
        养殖户在对牦牛进行接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并且牲畜的生产环境十分恶劣,养殖户在接生结束后也没有进行任何消毒措施,胎衣更是随意丢弃在一旁。长此以往,幼牛以及母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就十分容易患上牦牛病毒性腹泻,使得牛群受到威胁。
        (三)防疫管理措施不到位
        导致牦牛出现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各地区的防疫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详细的排查,并且还没有对养殖户进行充分教育,最终导致牲畜已经出现了病症,养殖户却浑然不知依旧进行着正常养殖工作,最终出现了大量牲畜染病的情况。不仅如此,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养殖户也有着极大关联,若是养殖户在进行牲畜交易时严格检查牲畜疾病,同时按规定对棚圈进行消毒,并合理地进行牲畜喂养与接生,也就不会出现病畜进入棚圈对牛群进行传染的问题。
        三、牦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手段
        为了避免出现因为幼畜造成的大规模传染,同时降低幼畜被感染几率,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力度,养殖户就要对幼畜进行科学的检查防护工作。首先养殖户要为幼畜建立隔离棚圈,避免幼畜在抵抗力较低的阶段出现染病风险。其次,就是要在幼畜出生第六个月以及第十八个月,分别对幼畜进行一次检查,当检查结果呈阴性时则说明幼畜健康。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来规避幼牛染病风险,同时还要对不同年龄的成年牛接种相应疫苗[3]。
        (二)治疗方法
        毕竟预防工作无法有效根治牦牛病毒性腹泻,所以养殖户若要有效控制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就要做到及时对病牛进行治疗,通过隔离、消毒、用药等方式稳定病牛状态,若是病牛死亡就要及时采取焚烧灭毒的方式彻底隔绝病毒传染,进而有效避免牦牛病毒性腹泻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虽然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性较强,同时病情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只要饲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将预防与治疗工作落实到位,这一疾病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户还要不断总结相关防疫经验,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防控牦牛病毒性腹泻,这样牛群出现这一流行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进而保证畜牧行业可以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才仁道尔吉. 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与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 15(2):66-66.
[2]张生科. 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与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 2020, 16(3):81-82.
[3]杨秀玲, 李志强, 罗永珍,等. 青海西宁牦牛病毒性腹泻疫病病原学调查与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19,55(8):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