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
安丘市融媒体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 262100
摘要: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广播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无线发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推进我国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在现代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应用无线发射技术,笔者展开了本次探讨,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使无线发射技术更高程度地满足数字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机房数字化无线发射
引言:紧跟时代数字化建设步伐,发射机房的改造建设应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虽然当前还是以模拟发射机为主,但系统要跟进数字化发展方向,并且结合台内自身实际情况,让机房改造展现独特的技术亮点。机房改造项目属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广播电视信号的台内传输、切换、监视监听、无线发射等环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概述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和电子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云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有效共享。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看电视、听广播都离不开无线发射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还未完全普及,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绝大部分依靠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为地域偏远、信息闭塞地区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同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诞生之前,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对电视的控制,工作量大,任务烦琐,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自动化管理[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信号和无线电波来实现信息的传送,在终端收到电波并对其解码,从而转换成广播电视信号,完成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观看需求。发射设备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核心,它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把各种信号与影像转变为电磁波。无线电磁波有长、中、短三种频率的电波,其中中波与短波应用最为广泛,它们的稳定性要高于长波,并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在输送信号时多采用这两种波形。
2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特征
2.1智能化的特征
对于广播电视而言,运用无线发射技术,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智能化,电视发射机可以一直控制传输的消息,而且能够做到自动开关机操作。随着计算机不断的发展和普及,运用发射机进行自动监控变得越来越稳定和可靠,其可以对直播情况下机房的状况实施相应的监控,而且还能够监控电视发射机的有关指标,以此保障发射机可以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2.2安全性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运用的大多数都是比较先进、并且系统状态比较优良的设备,所以无线发射技术具有很高程度的可靠性。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技术具有专门的网络,有设置恢复以及备份的功能,所以能够给信息的传输过程提供安全可靠性的保障。
3机房工艺布局设计
由于现有大楼的历史建设原因,我台规划的新机房比原机房空间缩小。通常情况下,小机房换大机房比较容易,而大机房换小机房却会遇到很多困难。诸多问题需要慎重规划考虑,例如房屋楼层承重,设备布局摆放,狭小空间对人员的影响,发射机噪音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做了以下设计考虑。
3.1外侧凉台设计
封闭外侧凉台,有效增加了房屋面积,同时因为承重考虑,不摆放设备,仅用于人员通道通行。
3.2控制室设计
采用玻璃墙隔断划出控制室,优点是值机员视觉宽阔,透视感良好,观察机器运行也更为方便。同时也带来了隔音问题,所以控制室与机房采用10mm的双层玻璃,并且中间留有空隙,以增强隔音能力。在侧面则巧妙利用机房、过道和控制室三面形成的自然声闸,因此控制室侧面采用单层玻璃就能满足隔音效果。
3.3前端设备布局
将前端设备从控制室摆放至发射机房内,不仅解决控制室面积狭小、摆放困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前端设备因风扇产生的噪音问题,让控制室更加安静,而控制室采用的移动玻璃门也增加了空间感。
3.4发射机布局
由于早期大楼的房屋建设没有按照发射机房的承重设计,考虑到部分发射机重量会达到400公斤,所以分成两排摆放平分承重。将发射机依次排列在承重柱和梁上,同时也满足了设备之间的散热通风和日常维护考虑。
3.5线缆桥架设计
机房采用上走线方式,线缆桥架按圈梁的方向呈“日”字形固定在梁上,强弱电分离,走线美观,地面无线槽,有利于小机房摆放多设备的现状。
3.6控制室设计
控制室电视墙采用3台40寸电视屏,采取吊挂方式和多画面显示,有效节省了空间,给值机人员最大程度的活动范围,减少视觉疲劳。
4系统设计的相关研究
4.1 机房检测系统
在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中,如果发射台接收到了相关设备发出的信号,发射台中的系统就会开始运行,并对这信号进行处理、监测,再确保这些信号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之后,再通过广播信号的方式传递出去。如果要想保障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就需要对信号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并且在信号发出之前对信号进行一次监测,避免信号在传输之前就出现丢失,之后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在完成信息分类之后再将这些信号分配到相应的系统中,对广大受众进行发放。
对于监测系统来说,监测工作主要包含处理层和展示层,在处理层中,主要先对各种信号进行接收,接收完成之后在对这些信号源进行调节、监测和分类。在完成了对信号源的监测工作之后,需要将相关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对于展示层来说,通过主机可以有效地对多个画面进行监测,因为网络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有效地对各种信号进行接收,以此来将节目内容展示出来。
4.2 节目画面质量监测
在自动化信号监测系统中,一般需要对多个节目画面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主要是对这些画面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监测,并且在自动化信号监测系统中,通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对信号节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如果监测大问题的话,系统还会自动报警。
对于画面较多的节目来说,当工作人员输入了相应的保护指令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来对节目进行监视,信号监测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系统灵活且易扩展
信号监测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该系统可以进行拓展,对信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此外,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同一调度。
4.2.2 节目内容质量的监测
自动化信号监测系统除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之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对节目的画面、视频等内容进行全方面的监测。如果监测出异常的话,系统还会自动进行报警。
4.2.3 多种报警方式系统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一旦节目出现故障,自动化信号监测系统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地对故障进行处理,为之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便利。
4.2.4 信号保护机制
对于发射台的运行来说,自动化信号监测系统除了可以对信号的传输质量进行监测之外,还可以为信号的传输进行保护,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信号传输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信号丢失。
结束语:模拟发射机体现数字化。虽然发射是模拟的,但信号从传输到切换都力争做到数字化,其设备基本采用了高标清兼容器材,以便今后向数字高清平稳过渡;数字信号延伸到发射机前端才做D/A数模转换,最大能力把数字化推行到最末端。完善监测、监视监听和发射机监控。不仅采用了贯例的机房监视监听,而且还通过光纤传输的方式,把远地接收信号回传过来,准确掌握了发射机的运行情况和发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海如.中央无线数字化覆盖监测系统的日常使用与维护[J].科技资讯,2019,17(30):19-20+23
[2]乌拉斯·库万.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与安全播出[J].传播力研究,2019,3(29):289.
[3]多杰龙知.浅谈化隆县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及系统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223-224+228
[4]李晓.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雷电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8(12):123-126
[5]蒙权.基于ATmega1280的广播电视发射机自动监控系统设计[D].广西大学,2018
[6]张驰.浅谈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纵向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8,2(3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