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元
61012519651114****
摘要:本文首先对钢筋混凝土概念展开了整体阐述,并且进一步解析了建筑工程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举措,以期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化提升,也让建筑工程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施工阶段的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更是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1 钢筋混凝土整体概述
钢筋混凝土架构具体所指的是,在调配有科学体量的钢筋搭配增强混凝土所制造而成的架构。承载重量的核心建筑往往都是借助钢筋混凝土所建造而成,运用钢筋与混凝土调配隶属于一种低成本与高效能的全面结合,钢筋可以在其中有效承受拉力以及混凝土内部可以承受负荷,双方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保障稳固性,同时具有着非常显著的防火性能。如下表1所示,为目前各类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标准。
2 钢筋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解析
2.1蜂窝
蜂窝问题是砼区域产生了松动,其表现为在材料的调配比例,石子相对较多但是泥浆比例却严重缺失,这也导致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空隙,大量的空隙整体外观如同蜂窝一般。产生此种问题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砼的调配比不科学、石子以及水泥等原材料的计量错误,亦或者是加入水的阶段,没有管控好整体的比例,进而造成了石子较多但是砂浆相对较少的情况。产生此种情况的另外一种因素,便是砼在开展搅拌施工阶段,因为整体时间相对紧张,没有展开深入的搅拌,也导致原材料的分布不均衡,进而导致其架构不紧密。因为下料不科学,石子在开展搅拌阶段,因为集中性太强,进而引发搅拌不出水泥浆的问题,这也会大概率造成砼离析的情况。最为核心的问题存在于模板之间的空隙,亦或者是模板之间的架构不稳定,在开展整平阶段,会让模板产生位移,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漏浆的情况。
2.2 砼麻面
混凝土麻面核心表现为混凝土表面严重缺乏泥浆,造成表面严重不平整,但未暴露钢筋等内部材料。砼麻面产生的核心因素就是模板的表层没有进行深入清洁,其存在着一定的杂物,进而导致了表层不平坦的情况,拆模阶段砼的表层被损坏。
2.3 孔洞
孔洞的产生的核心因素是砼在开展浇灌过程中无法做到全面填充。特别是在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而导致砼产生不通畅,无法有效整体充满模板的空隙。砂浆没有深入的结合,继而引发分离,石子材料都堆积在了一起,亦或者是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跑浆情况。在砼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没有充分依据施工流程,建设工艺开展,进而形成了孔洞问题。亦或者是砼之中掺杂着某些杂质在当中。砼的一次性下料相对较高也是形成孔洞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2.4漏筋
漏筋问题产生的现象往往非常显著,其主要展现为砼内部的钢筋全面裸露在外部。漏筋的核心因素便是在开展砼灌注的阶段,钢筋垫块的挪动会引发钢筋与模板的紧密贴合。当配合的架构面相对较小,钢筋密度过高,某些杂质往往会存在其上层,进而让砼水泥浆不能有效包裹在钢筋的周边,这也直接引发钢筋裸露在外部。模板的缝隙相对较高,则会导致较为突出的漏浆情况。在开展振捣施工阶段,振捣设施撞击到了钢筋上,引发了钢筋的位移,让钢筋产生裸露。
2.5 掉角
掉角问题核心展现为砼部分产生脱离情况,特别是棱角架构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缺陷。产生此种病害问题的核心因素在于,模板在开展建设之前,整体的湿润性不符合标准;在建设之后对其的养护做得不够深入,棱角区域需要有的水分全面被模板所吸收,进而引发棱角所本身的强度严重削减,大概率会造成损坏问题,也让棱角产生了缺失情况。
3 钢筋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改善举措
3.1蜂窝的治理
对于常规的小型蜂窝,可运用水将砼表层清洗干净,在其表层运用1:2的比例的水泥,在产生蜂窝区域进行有效修补。倘若存在着区域相对较大的蜂窝,则需要充分观测其架构问题,倘若是石子问题,则需要将其有效清除,之后用水进行全面清洗,清洗完成之后的大蜂窝坑尽可能将开口进一步扩张,之后再运用清水进行深入清洁,之后运用相对细小的石子,将其按比例调配成砼,有效将其加入到大蜂窝之中,并且开展捣实施工,自然风干。
3.2砼麻面的治理
砼麻面的治理要求较为严苛,在没有开展建设施工前,需要运用有针对性的预防举措,从而更好规避此种病害问题的产生。首先需要充分保障模板的整洁度,同时模板自身的缝隙拼度也需要保障严密。砼必须要依据操作流程的需求,进行分层捣实,规避漏振的情况,所有层的砼需要将当中的气泡全面排出。麻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砼的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开展修复的过程中,需要用水进行深度清洗,待到其完全湿润之后,运用1:2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全面涂抹即可。
3.3 孔洞的治理
孔洞治理核心在于前期的预防。特别是钢筋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往往引发砼不通畅的情况,无法充满整体模块空隙。而充分结合大批量的工程建设实例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有效将灌注口有效改为侧面,振捣密实之后再开展模板封闭,之后从下至上进行灌注。管控好下料,也是极为核心的问题。需要保障砼浇灌不可以产生离析。在建设过程中规避有杂质掺入其中。
3.4 漏筋的治理
漏筋问题增速了钢筋的氧化,从而让整体架构的安全性能大幅度削减。混凝土的模型拆除周期需要充分依据实验数据来决定,特别需规避过早拆除的情况出现。特别是钢筋密度较大的时候,可以挑选运用规格较小的石子材料。施工过程中不可以大力进行踩踏,规避钢筋踩弯情况产生。
3.5 掉角的治理
在正常的温度下开展建设施工,不可以过早地进行承载重力模板的拆除。而在冬季时,因为整体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砼区域极为容易产生受冻的情况,因此也不能过早地进行模板拆除。在通常情况下需要用水进行清洗,将模板完全湿润之后再进行抹水泥砂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控阶段,需要深入关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的管控,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特别是增强对相关通病问题的探知与解决能力,削减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从而让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钢筋混凝土架构的建设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嫄婕.建筑工程施工中刚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对策分析[J].建筑知识,2016,36(13):104.
[2]汪文祥.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