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庞丝
[导读] 摘要:虽然我国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中国具有悠久独特的园林建设传统。
        智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虽然我国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中国具有悠久独特的园林建设传统。自古以来,优美、合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一直是我国园林景观发展中亘古不变的核心与主题。现如今,科学、合理的规划园林景观,不但可以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 引言
        生态理念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园林景观融入城市建设中,有利于弥补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缓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状态。研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节约型生态城市,既符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又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生态理念
        所谓生态理念,主要以构建一个满足人们居住要求的环境当作宗旨,并采用生态学理论知识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实现基于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下的长远发展计划。应用生态理念的目标在于为广大民众构建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属于国家的主要发展方针之一。所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时候,通过科学运用生态规划理念,能够改善广大民众的居住环境,并且符合国家发展的相关规定[1]。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而言,采用生态规划理念,针对处于城镇的范围当中,结合各个园林绿地的位置,设计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方案,从而达到优化与完善广大民众的生活环境的目的,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设计原则
        3.1 生态性
        生态优先原则是景观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的景观设计,集生态恢复、生态保持、生态再生与景观营造为一体,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下的景观艺术再现,体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可以营建多样、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景观环境。
        3.2 协调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生态规划理念把握好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平衡,运用生态学原理协调各种类别植物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加大就地取材的比重,统筹好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全面践行生态协调性理念。
        3.3 完整性
        园林设计者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特别注意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好自然环境原始面貌,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之上,在荒地中进行园林景观打造。在此过程中,对于陈旧景观,不必全部毁坏,这是一种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有效手段,同时,增强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陶冶人们情操。
        3.4 实用性
        园林景观设计要避免华而不实,否则既会与生态设计产生背离,还会对生态微循环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应用一些花哨的设计元素,导致与整个园林风格脱轨,更是极为不可取。为此,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秉承实用性原则,合理规划成本控制,建设经济实用型的园林景观[2]。
        4 应用与实践策略
        4.1 体现地域特色
        对于气候多样、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不同地区的人们存在不同的审美观取向,鲜明的地域差异也为个性化的景观园林设计提供了基础。

景观园林设计允许相互借鉴,但地域特色这一天生基因必须在设计中得到重点体现,景观园林的基本功能解决必须以尊重地域属性为基础,并引入当地特色的景观元素,以此取得自然、创新的设计效果。结合相关实践可以了解到,基于地域特色元素的景观园林设计近年来在各地大量涌现,各地区的地域特点因此成为景观园林设计的灵感来源,充满地域风格、原汁原味的设计随之大量涌现。为强调地域特色,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本土特色的直观体现极为关键,同时应采用相对较少的人力、物力完成景观园林建设。在强调地域特色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硬质景观、植物景观均需要受到重点关注,围绕硬质景观的设计需关注当地石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以此进行粗略加工,当地地域风情的突出、成本的节约均可由此实现。围绕植物景观的设计需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乡土植物,植物与地域文化的连续也需要受到重点关注,配合多种造景手法,使得景观园林设计的生命力即可得到保障[3]。
        4.2 强化土地资源利用率
        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园林景观建造要在正确选址、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增强其净化、保护、优化城市格局等功能。以往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城市园林景观通常会有占地面积很大的铺装场地或草坪,具有宏大的空间尺度,却功能单一,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健身区和休闲区的占地面积较小,却往往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园林在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占地面积空间的功能及其用途,使生态景观不仅能调节城市环境气候,具有一定美观性,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需求,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适合场所。另外,相关部门还应积极采用先进绿化理念和技术,加强园林绿化效果和生态保护功能。
        4.3 充分运用环保型材料与技术
        设计园林景观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同时促进生态的持续发展。因此,园林设计应重视生态环保技术、环保材料的应用,并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人造石、开采矿产时产生的大量废弃石料,其自身的生产就是一种废物的再利用,并且这种人造石材料生产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高温聚合,因此不会消耗燃料,同样也不会产生废气。若使用过多的石材,则会拉低园林景观档次;若过多使用传统石料,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设计者可以更多采用绿植景观,并结合生态材料作为硬质景观,提升园林景观档次。因此,园林设计不能局限于施工或设计方面,还需要积极利用生态技术及材料,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科技性。
        4.4 景观构成元素设计
        景观的构成要素包含植物、地形地貌、道路与广场、建筑、水体等。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依据自身的生态习性及所处的环境,合理配植,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功能及景观功能,在污染严重的厂区适应抗性强、吸收性强的植物树种,诊所、医院内应配植具有吸尘和杀菌功能的植物种类,实行乔、灌、藤、草结合,发挥其最大绿量,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中,通过植物及地形地貌来改善小气候,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废弃原材料包括砖石、木材、金属等服务于新的建筑,循环使用,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人与建筑亲切互动;营造湿地景观,集净化水质与促进植物生长为一体,景观与生态性兼得;地形地貌的设计,要有助于形成一些特定的小气候,为不同动植物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
        5 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提升对生态规划理念的重视,结合社会趋势和社会的各方面要求,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强化与生态环境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当地环境及气候温度构建生态规划发展路径,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可利用资源融入生态规划,有效优化园林景观环境,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付平,于晓东,王艳梅.对园林生态问题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2):22-23.
        [2]陆霞,沈守云,郇明.园林生态设计理论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2008(02):14-17.
        [3]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09):105-107+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