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模式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刘厚禄
[导读] 摘要:本文从正确的认识文物博物馆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文物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解析这两个方向展开讨论,并对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模式创新提出个人的见解。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正确的认识文物博物馆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文物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解析这两个方向展开讨论,并对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模式创新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文博领域:文化产业:模式创新: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这其中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并通过书法、绘画以及文物等形式不断传承,现如今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逐渐将目光投向到了精神文明这一层次上,而对于文物的保护问题也逐渐重视。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文物博物馆的存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文化相关产业,而且也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现如今如何保护文物和促进文化产业与文物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任务。
        一、正确的认识文物博物馆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
        (一)正确的认识文物博物馆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物博物馆大部分都属于我国的物质文化产业当中的一种,而这些文化的遗产在很大层面上涉及到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的重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的话,文物博物馆是可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我国对此实行的是一些补偿性的政策,然后开发各种旅游业和纪念品,以此来组成一种市场机制。现如今的发展状况是因为这一市场当中产业分类比较多,所以也导致出现混乱的状况,然后再加上人为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使得文物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为了践行对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也相应的推出了一些政策和保护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基于此,需要先对文物博物馆领域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它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但是我国和其他各国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大众消费和营销等方面也具备特殊性。和其它的产业相同的是文博和文化产业也具有服务和营销的性质,需要以营利为目标,但是因为文化所构成的产业有着很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1]。
        从文化的价值角度上来分析的话,文物博物馆所带动的文化产业当中是有着巨大价值的,因为它不仅需要提供服务,而且也包含着经济价值,这两个体系的构成也决定着我国在文博领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所以,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下去尊重文博馆,然后去开发文化产业当中隐藏的价值,从而实现它的真正经济性价值。而许多人对于这一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疑问,就是认为开展开放性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否会对一些文物博物馆造成不利的影响。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一个国家的文化并不属于自己,它需要不断的弘扬,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增加它存在的价值[2]。
        所以,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以可持续化作为核心目标,然后在两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合理的把握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然后把文化产业的内外部因素与发展条件相结合,然后再去探求路径。而要想将文博领域文化产业有效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把文化遗产当中的价值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然后再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其融入到市场当中,形成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共赢的效果。那么现阶段所要注重的并不是如何快速的发展这一产业,而是怎么样去优化和规范,并体现出文物博物馆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创新文物博物馆领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的文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受到了传统模式的影响,也就是将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其中的产品与服务作为盈利的载体,以此为中心开展了旅游业、文物市场以及仿造等产业。这样的体系当中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第二个是需要以文化遗产为重要载体。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了我国文博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限性。

而且为了满足人们在旅游上的各种需求,很多地区都在不合理的开发过程当中出现了对文物和文化遗址破坏的情况,这就明显的脱离的文化保护的本质。因此,必须要维持好经济的发展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两者加强联系但又不产生负面影响到基础上再去寻求新的路径,这样才能达到新的发展模式效果。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文化遗产的市场发展形式也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模式,而且人们对于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也在有效扩大,那么在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在这一社会背景当中寻找新的方向,然后立足于体现文物文化价值和提高服务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目标[3]。
        二、文物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解析
        (一)催化带动模式
        对于催化带动模式,也就是将文化遗产的内外部特性灵活的运用,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需要一改以营利为目的发展模式,从公益捐赠和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去实现新的发展模式。而从外部的特性上来讲的话,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经济特性是有很大范围波动的,就比方说去参观文博馆的人们在去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搭车,而在他们到了指定地点的时候就会选择住宿和餐饮,那么这些都可以促进文博和文化产业的经济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虽然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过度的踩踏与拍照也会对相关的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就比方说在一些文化遗址附近的餐饮店,就会产生很大的垃圾,而且油烟的排放对环境也是一种负面影响,那么如果有效的将其改善,然后从景区载体为基础去催化其它没有负面影响的产业是目前文博文化产业所要注重的问题。比方说在部分景区,可以将建筑为产业载体,开发模型纪念出售,或者是举行一些文化节,这样的话就能以催化带动新的模式,从而解决之前对文物和遗址不利的情况出现。
        (二)转换开发模式
        文化遗产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性,如果有所远离,那么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就比方说一些文化遗址为了还原,会尽最大努力的寻找原材料进行修复,但是针对于真实性的远离这些是可以有所改变的。就比方说很多国外的景区在修复古遗址的时候并不是在材料上过于苛刻,而是用一些复古的其它材料代替,然后在纪念品的设计上也开设了新的功能特性,这样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也是十分有效的。这种虚拟的真实性也是需要技术支持的,将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和互联网技术以及产业形态相结合,然后衍生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方说建设景点网络宣传体系,提高知名度,然后将一些纪念品放到网上出售。或者是提供网络在线服务,人们在网上就能对景点的一些文化和景区等问题进行了解,并且实现在线购票与人工服务,这样无疑不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另外,在开发并构建新的模式基础上,也必须要明确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的计划需求,这样才能在这些动态的基础上找到文博领域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宽广的路径,然后再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自身实情来制定或者是转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总结
        综上所述,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带动我国经济的一种重要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众多文物的传承,这样一来就必须要有所考虑,必须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去合理的分析文物和遗址保护的问题、服务范围和素养扩大问题以及产业间融合问题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当中,实现我国的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震.促进辽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创新利用传统文化的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09):54-57.
        [2]高振凤,贺杰,高欣,蔡皓,闫晨.“一带一路”背景下宝鸡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7):46-48.
        [3]王资博.论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蕴含的逻辑、理论和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08):153-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