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央企基层单位创新文化氛围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耿连蒙
[导读]
        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天津武清  301700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百千万”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及国网天津公司相关落地要求,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紧紧把握“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实质内涵,全面推动国网新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推动创新文化在基层开花结果。
        一、实施背景
        毛伟明董事长在国家电网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让“双创”活力“燃”起来。这既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的响应落地,也为广大员工传承创新基因、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创新文化,指明了方向。
        武清公司调控中心成立以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公司企业文化“五统一”要求,同时在创新领域不断探索企业文化融入的路径、方式和载体,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变革创新,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特色载体活动和文化融入方式。在当前“双创”热潮中,如何结合新时代主旋律、结合新战略新要求,实现“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做实创新工作、营造创新氛围,将是武清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
        二、方法路径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工作的“铸魂”“赋能”“融入”作用,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在“zhu”字上下功夫,以“文化助创新”、以“创新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探索企业文化与支部建设、与部门发展、与创新工作的适配机制,通过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力求让创新工作全面“燃”起来。
        (一)厚植文化沃土,营造创新氛围。为实现企业文化工作常态化推进,促进文化落地,武清公司调控中心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小组,由调控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担任组长,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和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部署。在如何打造部门创新文化工作上,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牢牢把握文化的“铸魂”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管创新、创新引领”,同时群策群力组织全体员工就“如何推进部门创新文化落地”进行大讨论,最终确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奉献青春活力、引领创新浪潮、厚植文化沃土”的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全面营造部门创新文化氛围。
        (二)瞄准目标人群,搭建适配机制。武清公司调控中心现有员工39名,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70%,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50%,人员结构以青年员工为主,人员结构好、创新基础牢。为进一步激发重点青年员工创新活力,带动创新氛围,武清公司调控中心成立了以“青年员工为骨干”的“创新柔性团队”。团队以部门分管负责人为队长,设立了对内、对外的“双向”联络人,并固化、常态化建立了“月度推进会”机制。为发挥年轻人“脑子活、点子多”的优势、弥补“韧性软、恒心弱”的不足,团队定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碰头会,“单月”找创新方向、找创新点子;“双月”谈推进进展、谈创新成果,全面把控各项创新课题的节点进度。
        (三)拓展融入路径,丰富活动载体。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赋能、融入”作用,在部门设立了“创新文化展示墙”、在支部党员之家搭建了“创新文化角”,将无形的“创新精神”外化为有形的“创新展示”,并力求形成润物的“创新文化”,最终达到“以文化助创新、以创新著文化”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活动载体,先后打造了“我眼中的师傅”、“我眼中的设备”、“我眼中的创新”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师傅互带”传承创新基因;通过“现场学习”发现实际问题,并“以创新为到导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开设“创新小讲堂”讲创新点子、谈创新思维,营造“人人讲创新、人人搞创新、人人能创新”的部门文化。
        (四)健全考核机制,发挥激励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充分发挥绩效激励作用,在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上,专门设立了创新激励维度。对有创新项目立项的员工,按月常态化在绩效激励上给予兑现;对取得重大创新项目成果的人员和课题小组年终给予重大奖励。在月度、季度、年度支部评先工作上,同样考虑创新工作推动情况,对创新先锋、骨干人员给予加分,并要求支部党员在创新工作和企业文化推进工作上要“当先锋、做骨干”,全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实施成效及成果
        在国网公司、天津公司两级主管部门的带动引领下,在武清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紧紧把握“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的实质内涵,全面打造适配本部门的创新文化机制,丰富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有利推动了部门各项工作开展。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武清公司调控中心通过进行“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积极将“创新文化”注入部门各项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落地实践办法,实现了制度机制上的规范和完善,并有利促进了部门各项专业工作指标上的提升。特别是在“战略落地百日大督察行动”、“1001工程”、“9100计划”、“变革强企工程”等重点任务推进上,武清公司调控中心以创新的视角、创新的思维,从“发现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收官”,推动了部门各项工作开展,同时进一步增强了部门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部门及班组多次获得“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先进班组”、“电网先锋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是切实形成了创新文化氛围。武清公司调控中心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百千万”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及《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百千万”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打造适配机制,丰富文化落地载体,实现了创新文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通过搭建“创新文化展示墙”、“创新文化角”,将创新文化“由内而外”向部门员工释放出“明创新”、“找创新”、“干创新”的积极信号,突出了部门文化建设的个性和特色。通过开展“我眼中的师傅”、“我眼中的设备”、“我眼中的创新”,变换受众视角,以员工的角度来“看创新”、“谈创新”,通过员工与部门创新文化的共鸣,共同形成了部门“创新愿景”和“共同目标”。
        三是打造培养了一支创新队伍。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立足部门、面向职工,把部门打造成青年员工技能提升、展现价值的重要舞台。通过创新文化融入专业工作开展,提升了调控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青年员工逐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专业骨干,缩短了调控运行人员的培养周期。通过创新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部门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通过搭建“创新绩效机制”、组建“创新柔性团队”,不但丰富了创新展示交流平台,更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舞台,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员工通过培育创新、参与创新不仅增加了专业能力,也提升了个人品牌形象,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普遍认可。
        四是历史性获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武清公司调控中心立足基层实际,适应创新要求,立足细节、立足小事,使创新文化融入每一名部门员工。通过创新活动的实施,部门人员干事创新激情进一步凸显,不仅培育形成了科技项目、专利、论文、QC成果、职工创新等创新成果,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使调控工作在安全、管理、效益上达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创新项目的深度上也达到了历年之最,“基于时空电价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四维五化调配一体化”典型经验入围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多项QC成果得到落地推广和实践运用;在支部党员的带动下已形成本部门“一岗位一项目”储备库,后续储备项目达到20余项。
        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百千万”创建工作的全面引领和大力推动,武清公司调控中心“创新文化”氛围愈加浓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地机制、规范了流程和评价方法,更是打造了一批特色的载体活动,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武清公司调控中心仍将积极探索推广,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引领更多部门和单位,全面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