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张伯阳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张伯阳
[导读] 摘要:伴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而言也有着诸多裨益,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伴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而言也有着诸多裨益,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展开探讨,同时对其运用展开研究,以期为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雷达;电子对抗技术;运用实践
        引言
        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国的实力衡量标准主要以海、陆、空三大兵种作为核心,但是发展到现代,各国实力在这一标准之上也将信息对抗纳入其中。无论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是今年对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斩首行动,实践都表明信息战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信息战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由于战场战机瞬息万变,故而情报信息获取优先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雷达电子对抗概述
        1.1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泛指泛指战争双方为能够对敌方电子设备造成有效打击,并确保己方电子设备不受影响所采取的战略行动措施。电子防御、对抗侦查、电子干扰等方面是电子战最为直接的显现方式,其主要分为雷达技术、无线通信、导航等相关技术对抗,并且,依照设备类型不同,可大概划分为户外、航空、水下等对抗方式。现代化电子战主要以航空电子对抗系统为主要对抗方向。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外太空逐渐成为全心电子战战场,并且其在日后军事战争当中重要战略攻防作用也正在逐渐显现[1]。
        1.2雷达对抗
        雷达对抗主要是通过特殊电子装置的一种侦查与干扰敌方雷达的对抗技术。其主要有雷达侦查与干扰两部分组成,以获取对方雷达型号与具体信息作为主要对抗任务,同时使用一定方式阻止对方雷达正常运作,直至将其工作效率削减至最低。(1)雷达侦查。侦查设施是雷达对抗核心,通过研究、分析、测定对方雷达,获取相关情报,情报侦查与对抗在雷达对抗当中相辅相成,二者在侦查工作当中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雷达情报侦查流程。通过监测对方雷达,等待截取情报时机,随后对获取信息展开相应处理,对对方雷达类型、作用、构成、控制武器等信息形成具体报告,最终汇聚成为对方整体保护系统结构报告。
        1.3雷达电子对抗
        作为电子战中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对抗技术,雷达电子对抗主要通过雷达站定位对方阵地,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对方周边环境信息,从而为己方应用适宜战术提供稳定情报支撑,除此之外,此技术也能够令对方雷达信号受到影响,制约对方雷达电波传输效率,从而令对方电子信息系统受到破坏,有效组织对方雷达信号传输。
        2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原理与方法
        2.1对抗技术原理
        对抗技术主要是通过比对方更为先进的电子装备与技术,截获对方雷达电磁波数据,并在截获后加以分析,从而明确对方雷达类型等相关数据,在经过对比后,推断出对方新乡,最后将所得结果发送至信号干扰机与其他相关设备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需着重注意的是,雷达使用者满足相关条件,首先,以正确角度想空中发射电磁波信号、信号接受者需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接收同类型与强度信号、雷达资料需在己方数据库可处理范围之内。
        2.2对抗技术方法
        与实际作战情况相结合,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对方方式,从而顺利操作雷达。雷达对抗方式基本原理与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通过手机作战区域内不同类型干扰电波,随后将手机数据传输至雷达接受系统当中,以便己方在有需要时能够精准,快速获取对方具体信息。其次,适当减小雷达工作范围,这一方式对于提升雷达信号与数据接收有效性有着诸多裨益。最后,在侦查得到对方雷达详细信息后,需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将对方雷达工作效率削减至最低[2]。


        3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应用
        3.1对抗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目前,建模与仿真技术泛指通过相关理论促使现实模拟技术不断成熟,同时与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与工具相结合,架构出一套精准模型系统。这一方式能够对目标事物加以更深层次研究。而雷达对抗干扰系统自能够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动态、交互、移动等特点。若想确保雷达对抗系统质量,便需将建模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这主要是由于雷达对抗系统当中蕴含诸多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此类技术对于雷达对抗系统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需对雷达对抗系统应用成果进行定期分析,为其日后在其他行业与领域当中高效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3.2空域内抗干扰
        这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分布式干扰与投掷式干扰,针对二者抗干扰方法主要分为超低腹板天线、副瓣对消、印尼、单脉冲跟踪、相控阵天啸扫描、雷达组网等方式。以超低腹板天线为例,其能够有效增加雷达腹板综合抗干扰能力,对于雷达传递信息有着极大帮助。在腹板遭受干扰过程中,由于雷达主板过于狭窄,极易导致其瘫痪无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便可通过引入雷达腹板天线提升其信号探测与定位精准度,令其不会遭受过大干扰影响,促使其抗干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在实际当中,通过增加信道接受天线与信道,能够帮助雷达副值与相位控制权,在干扰限号接近雷达时形成波浪凹点,有效减缓感染信号强度,达到显著抗干扰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使用隐性抗干扰措施,在通常接收通道外加设副天线与通道,使副通道接收增益小于主通道,当副通道输出信号大于主通道的输出信号时,能够精准判断信号来源,并将其排除或保留在主通道中[3]。
        3.3频域内抗干扰
        (1)宽带频谱转换。可通过使用调频技术对高密度射频干扰有效避免,这一方式主要通过短时间内高速跳频,突破信号频率地域制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能够令侦察机无法对雷达放射源形成有效粪便,同时令干扰机在尚未精准获得雷达脉冲为之前便开始发射干扰信号,从而令己方雷达切实实现抗干扰目标。
        (2)窄带过滤。由于同一组脉冲信号当中会存有一定程度相干性,但是由于其谱线相对较为狭窄,其能够被轻易过滤,并通过对滤波器过滤外部噪音,以达到抗干扰目的。经过实践表明,其能够促使雷达信号抗干扰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通过将搞定度瞄频干扰融入其中,能够促使干扰信号进入窄带过滤器当中,有效促进雷达抗干扰能力。
        (3)扩大频率。这一技术在现代化雷达当中是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是在毫米雷达发展当中,其能够促使信号宽度逐渐增加,在提升距离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够逐渐降低信号功率密度,令电子侦查设备无法准确探测雷达型号,将干扰信号扼杀于萌芽中,令雷达抗干扰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有效针对这一技术,我国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对数字化接收机加大研究力度,令雷达现代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令雷达能够精准获取隐藏干扰信号,同时通过数字射频技术复制信号,令雷达抗干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战已开始逐渐成为现代战争重要构成部分,雷达对抗技术的应用能够令人类在战争中的信息获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我国应通过提升雷达对抗技术增强自身军队科技与实力,从而促进我国国防力量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家赫.浅析信息化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技术[J].科技风,2018,000(011):68.
        [2]吴双彤,刘兆华,高燕.电子战环境中的雷达侦察系统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020(006):244.
        [3]李成阳.基于雷达电子对抗新技术的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000(014):71.
        [4]季华益,唐莽,王佩.雷达对抗电子侦察中的大数据应用探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8,v.34;No.168(03):3-6+66.
        作者简介:
        张伯阳(1999年6月),男,河北秦皇岛人,国防科技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对抗新技术、雷达原理、雷达对抗原理、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