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凌云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5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控制总体方案,建立起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关键词: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控制
        我国船舶企业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船舶生产成本的控制,提升船舶建造效率、缩短建造周期,从而提升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合理缩减船舶项目成本,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大船舶建造企业关注的重点。
        1成本控制现状
        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周期内的动态成本控制,需要采用集成控制方法,并需要将成本动因管理放在关键位置,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1)它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针对项目全周期制定成本控制计划,这显然是与传统成本控制有着极大不同。在6.1万吨散货轮项目中引入了全周期成本控制模式,一方面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综合控制,另一方面提高成本控制的时效性,避免因成本计划调整而影响到生产工期。
        (2)它具备动态控制的特征。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设计细节、工艺参数、材料用量、成本目标分解等细节都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这也就要求建立一套动态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成本核算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目标差异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3)它采用集成控制理念,这也适应了现代船舶工业中的敏捷造船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时间控制成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指标,这也催生出集成控制模式。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关注成本指标,还必须考虑建造质量与时间管理,通过集成化控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存在问题
        2.1 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6.1万吨散货轮建造项目的成本控制还不够完善,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本控制所包含的时间周期不够广,对于不同建造部位的成本目标分解也不够科学。同时,还存在重会计轻管理的问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目标成本的了解也不足。
        2.2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不足
        造船成本中的八成都是源自于设计时期。在现行的成本控制系统涉及到造船成本、建造合同、技术规范等几个基本文件之前,设计工作实际已经完成,这个时候早期定制的技术规范已由确定了设备选型,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通过比较、议价、投标等方式控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后控制的,可以调整的范围很小,对于成本的影响也不大了。
        2.3 成本考核制度不健全
        在6.1万吨散货轮项目中也有建立成本考核制度,但是当前的考核制度不管是在制定还是执行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考核指标的制定欠缺科学性,很多部门的成本考核执行不到位,这也导致成本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化。
        3原因分析
        3.1 以传统成本控制为主
        采用传统成本控制理念,成本控制目标固定,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控制效果不佳,这是导致成本控制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关于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发展较晚,很多研究也是基于国外案例,船舶产业的管理理念落后,因而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创新,造成与企业战略管理脱节。
        3.2 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人为因素造成物质浪费、缺乏成本竞争力和市场韧性不足。考虑到造船企业的成本组成复杂,其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先进方法,但是,当前的成本管理落后,成本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3.3 缺乏全过程成本控制
        船舶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设计阶段与售后阶段都应该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的建造阶段,缺乏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应从源头控制入手,包括材料采购环节、生产制造环节、仓储环节控制。


        3.4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水平不高
        在设计环节,特别是产品设计环节被视为船舶成本控制的引领者。设计是将科技和经济加以结合的产物。不过现阶段国内很多生产设计机构并未真正地剖析与了解造船科技。尤其是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依然是注重科技而忽视实用性,导致工程量计算错误和临时工程数量增加,而成本将在实际的造船工艺被扩大。
        4.成本控制体系设计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6.1万吨散货轮项目成本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参考先进企业发展经验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4.1 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
        船舶产品所涉及的目标成本需要严格根据单位产品加以制订。基于成本管理机构进行明确价格报备的前提下,从整体性的角度对合同价、预期目标利润、税金等进行充分地考量,进一步制订目标成本。制订后根据相关理论机制把目标成本加以详细分解、并将其贯彻到各个中间产品与责任机构中,期间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最终促成了目标成本控制机制的构建。因此,这就对成本分解的高效性与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成本设计规划的最终实施成效。船舶制造目标成本管理是建立在正确的目标成本分类基础上的,根据需要可以分为中类、小类或更明细,分类明细程度反映出企业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
        4.2 设计成本控制
        (1)加强设计者培训
        设计阶段涉及到设备选型、材料选择、工艺配方等方面。若设计者具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认知,就可以对环节中诸多成本要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此外,还应重视对于设计者相关培训,使其真正意识到成本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进而培养其成本控制的内在信念,形成全面成本控制的氛围。
        (2)加强同类型船舶优化设计
        对于船舶设计规划,设计者往往对同类船舶有麻痹想法,因为设计已定型,缺乏改进设计的意识。所以当每条船完成后,项目技术经理要将项目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生产设计的每一个人,方便应用在下条船上,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3)改进设计提高钢板利用率
        钢板属于船舶制造过程中运用最普遍的原材料。日益提升钢板运用率,能够高效节省原材料投入。在当今经济市场中,船舶制造厂的利润率最高只有约3%,有时还是负值。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相关举措,能够日益提升钢板的运用效率。例如:在详细与生产设计两个环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概率,提升版本率,降低不必要的资源耗损。
        4.3 制造成本控制
        实行零库存,降低仓库占用率。零库存是指我们说的一些不寻常的材料零库存,如板厚、Sch120管,高强度钢板等。和常规材料相比,物资管理机构应该尽可能依照企业平时的消费水平确保库存最低水准。严格意义上而言,并没有绝对的零库存,针对很多常规材料来说,若仓库零库存,那么在平时制造过程中被需要的时候,仓库就不能保证按时提供。这导致了工人和交货物流成本的增加,这将增加仓储投入。所以,经过一系列的剖析与核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关于各种原材料的精准的最小库存数。
        4.4成本考核
        依照成本分析的实际结论,日益构建起成本激励支持机制。
        (1)制定考核激励标准
        以原材料、设备、工资费用、专项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目标成本为标准进行成本考核。
        (2)制定考核激励方案
        通过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等激励方法,把成本控制主体转变为企业收益分配的利益相关者,主动去降低成本。
        (3)开展考核激励评价
        一般激励初期效果比较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励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我们应客观地评价激励的效果,作为调整激励方法和策略的依据。
        5、结论
        造船业是一个复杂的产品制造系统。本次对6.1万吨散货船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一方面能够处理现阶段船舶制造成本控制落后的难题与挑战,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给中国其他造船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借鉴,推动中国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