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铁建设路径及实施方法 周成亮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周成亮
[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日益完善。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的提出,传统基建的数字化赋能及智慧化升级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众所周知,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日益完善。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的提出,传统基建的数字化赋能及智慧化升级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慧轨道交通运营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新基建中融合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向。当前,诸如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城际铁路建设及运维过程中,这也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在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形式下,如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是我国实现从“城轨大国”到“城轨强国”转化的关键着力点。智慧地铁代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对构建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智慧地铁;建设路径;实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人脸识别、姿态识别在内的各种图像识别技术在金融、安防、支付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而在地铁交通运营方面,传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需要通过刷票或卡等方式对乘客进、出站进行管理,通行速度较慢,无法满足乘客提出的舒适度要求。通过引入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无感过闸,推动地铁运营的智慧化发展。
        1智慧化是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遵循满足需求式的发展模式,并未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的时代条件下充分显示出鲜明的智慧化特征。在发展初期,由于城市的财政资金不能有效支持造价昂贵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导致其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等到城市产生较严重的交通拥堵后,才不得不“补课”。在这种“应急”发展场景下,城市主要考虑的是解决交通问题,即其精力集中在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无问题上,而无暇顾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今,虽然部分城市的部分轨道线路已在外围引导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群、都市圈高效交通的重要方式,其发展范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是满足需求型,缺乏引导、增加和捕捉需求的能力。随着城市范围的逐步扩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张和都市圈的逐步形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才刚刚开始。无论是从需求的必要性还是从当前发展的惯性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和发展仍是大势所趋,即使其可能受到资金的限制和影响。在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中心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也理应纳入城市发展的范畴。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聚流、引流优势,以发展流量经济、枢纽经济、数字经济的方式补偿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和运营初期投资、运营能力的欠缺,应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流量经济、枢纽经济、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手段和业态场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和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形势下,其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愈加明显。此时,应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运营,为进入建设与运营并重阶段奠定坚实的技术、模式、业态创新基础;同时,还应从规模经济和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城市和站点周边产业的协同融合,实现交通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创新。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城市轨道交通人流集中,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应用这些技术的需求基础。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与应用场景的建设已经成为技术进步和相关服务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自身运营效率、安全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2智慧地铁建设路径及实施方法
        2.1出入口功能将更为丰富
        无感安检以及无感支付可以使车站出入口实现开放布置,出入口的形式一旦实现开放,地铁车站与城市的结合度就变得更加丰富。依托轨道交通客流,结合乘客在站内的进站与出站流线,可以考虑将“智慧车站”的出入口演变为一个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综合平台。车站除了给乘客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外,还能够提供日常客流所需的各种多样化服务。因此,车站的服务就由单一的城市交通运输功能向“交通+多样化服务”的形式转变,同时还能实现轨道交通方自我的经济效益。对城市而言,就能真正实现“建轨道交通就是建城市”。
        2.2人脸扫描进站
        车站人脸扫描进站建立强大的数据库,确保人脸识别库隐私安全,加强人脸识别的灵敏性。同时通过人脸识别采用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解决逃票行为督查问题。解决了人工方式督查乘客逃票行为的人员岗位及工作任务。在站内、进出站闸机的两端分别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各区域的视频图像,配置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实时分析每组闸机区域的乘客行为,包括跨跃检测、钻爬检测等违规行为,自动抓拍三张逃票行为的照片,并保存15秒钟的视频片段,作为逃票行为查证的证据,并通过网络通信接口将逃票告警信息推送给车站智能运行与综合管理系统,自动弹窗至车控室综合监控屏上显示,并同步推送至站务员手持终端,车站员工上前进行查证,同时逃票乘客的特征信息记录至数据库。通过逃票数据库中的乘客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到逃票乘客时,匹配信息自动弹窗至车控室综合监控屏上显示,并同步推送至站务员手持终端;车站员工提前到相关闸机区域布岗,实现对潜在逃票行为的精准督查。针对车站个性化服务,可增加智能专用通道。采用掌静脉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自助边门开关,用于特殊人群的自助进出站管理。
        2.3自动开关站功能
        通过增加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等设备的远程控制接口及开放AFC系统的远程控制协议,实现智能开站和智能关站,大幅降低车站工作人员现场操作设备的工作量,大幅压缩早间开站、晚间关站的准备时间,并为繁忙的夜间维护施工留出更多时间。按照早间开站和晚间关站的流程要求进行任务编排,并通过一键启动,自动运行公共区照明系统、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播放广播、乘客信息显示屏、自动售检票设备、解锁垂直电梯、自动扶梯等,从而变目前手工现场开关站为智能远程开关站。在自动扶梯处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配置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实时分析每台自动扶梯的视频图像,实时判断自动扶梯上是否有人。在直梯、自动扶梯等区域增加摄像机,满足早间开站和晚间关站场景下的辅助监控要求。
        结语
        总之,智慧地铁可以提供乘客最优出行规划、智能票务服务、交互式信息查询以及商业生活接口等全新便捷出行体验,同时可实现客流预警、行车调度、故障维修、安全保障等的高水平综合运维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化城市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寻求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智慧方法,构建智慧化、信息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智慧交通系统,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超.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6):123-124.
        [2]刘纯洁.智慧地铁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6):1-6.
        [3]冯婷婷.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6-7.
        [4]周长杰.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15):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