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棉保温板性能对比分析及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刘伟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环保和节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新疆西北产品质量检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环保和节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岩棉板具有非常好的隔热功效,其质量很轻,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可以用来制成隔热板,帮助室内留住热量,阻挡室外的冷空气流进室内。岩棉板复合墙体的推广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节手工岩棉板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墙保温;岩棉板;技术及应用
        0引言
        岩棉是以精选的玄武岩、辉绿岩为主要原料,外加一定数量的辅助料,经高温熔融喷吹制成的人造纤维,具有不燃、无毒、质轻、导热系数低、吸声性能好、绝缘、化学稳定性能好、使用周期长等特点,是国内外公认的理想保温材料。其主要类型有岩棉板、岩棉毡、岩棉带、岩棉管壳等。在隔热、防渗水、防火等方面,远胜于其他保温材料,本材料在房屋隔热市场一定会打开,且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及欧洲国家,都有这方面成功的先例可借鉴。我们国家建筑节能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建筑类型、围护结构、设计施工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1岩棉保温板优越性能比较
        1.1 岩棉防火保温板与其它保温材料综合性能对比
 
        1.2、岩棉防火保温板与其它产品物理参数对比
 
        2岩棉保温施工技术探讨
        2.1 玻璃棉材料进场后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单,进场后进行复试合格进行安装施工。
        2.2 龙骨施工完毕后,在龙骨夹层中铺贴防火玻璃棉保温层,玻棉外保温墙体是由功能分明的墙体结构层、保温层、饰面层三部分组成,作好外保温墙体的主要技术关键是:保温层与结构层以连接方式。
        2.3 保温层与结构层连接方式:保温层与结构层的连接方式采用8*120膨胀螺栓方案固定,每块玻棉板6个胀栓,玻棉板厚度80、抹灰层15、为保证胀栓锚入结构层大于25,在钻头上做好标记,保证玻棉板厚度不出现负差,施工方法方便,耐火、安全可靠,而且也有较好的耐久性。
        3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3.1、基层处理:垂直、平整度在5mm以内。脚手架距墙应在300mm以上。
        3.2、剪裁玻璃棉板:专用刀、锯,确保板材尺寸精确,裁口整齐。
        3.3、系统部位的要求:
        1)玻璃棉板的表观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玻璃棉板表面不得长期裸露,为防止玻棉板受潮,每块玻棉板用塑料袋小包装,在墙体的顶部用塑料布苫盖玻璃棉板,玻棉板安装完后应及时报验,并在外面安装好干挂石材,并及时打好耐候硅酮密封胶,防止下雨时渗水。
        3)单个锚栓检查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大于等于0.3KN。
        4)安装玻璃板时,板缝应挤紧,相邻板应齐平,板间缝隙不得大于2mm,板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
        5)外保温施工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下雨天气禁止施工。
        6)质量偏差要求符合相关规定。
        4质量检验
        按照DB129-126-20052外墙保温检验报告标准5.3.4条以4000㎡为一个检验批执行。施工过程中收集、汇总,做好外墙外保温的竣工验收资料。
        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洽商记录。外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其主要组成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和现场验收记录,施工工艺记录及施工质量检验记录。
        5施工中需注意和应避免的问题
        我们在安装的时候就是要注意了按图施工,要看清楚大小板的排放位置、色卡差异,另外就要把握好尺寸,天花板和围壁板能对缝的要对缝。安装最后要注意收尾部分,要把握好尺寸。
        在外墙外保温技术实施过程当中,岩棉板外保温墙体是由功能分明的墙体结构层、保温层、保护层及饰面层四部分组成,而且外墙外保温实施技术中的一种就是岩棉板外保温墙体建筑。处理好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外保温墙体的主要技术关键。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墙体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其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常见问题有一个清楚的掌握。
        作者简介:
        刘伟,男,(1992.09—),甘肃天水人,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材料检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