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在航标管理部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强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航标管理部门也是如此。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标处  天津市  30045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航标管理部门也是如此。在航标管理部门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海上航标得到比较直观科学管理,进一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运输通畅。本文就对信息化在航标管理部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航标;管理;应用
        经济发展的迅速加快,使得我们的可利用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与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海域面积大,但目前我国海域资源中港口数量还不多,这就给航运等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航标用户对航标信息的严格要求增加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航标管理中的服务必须从质量和效率上不断的提高,才能满足航标用户的需求,推进航标管理工作制度化、现代化,也为更好地开展我国航运交通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促使我国的航标管理工作向国际化水平迈进。
        1、信息化对航标管理部门的积极影响
        1.1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航标管理的信息化具体是指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实时监控航标的运行状况,以确保航标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地诊断其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维修。而传统的航标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的定期巡检和维护来进行航标的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的航标管理相比,传统的航标管理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在航标出现故障时不能迅速诊断其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来维修,难以保障航标管理的安全性,而且耗用的成本也较高。
        1.2推动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一体化
        航标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运用信息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航标管理系统,使航标的采购、申领、保存、使用以及故障的申报等工作实现一体化管理,使得对航标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航标质量管理系统同航标的定期巡检、航标的备件使用档案等管理结合起来,促使航标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2、信息化在航标管理部门的应用
        2.1三维仿真技术在航标管理部门中的应用
        三维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PCI遥感软件与卫星影像系统,将陆地、海洋、海岸、航标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该模型使用OpenGVS作为平台进行展示,并可进行视点控制,碰撞检测等操作。该模型不仅可以将陆地与海洋周边环境进行逼真的模拟,还可以将不同级别的海浪与海风对于航标管理的影响进行演示。同时,通过结合二维航海图的航标数据,我们还可以清楚得了解航标设施的具体情况。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与进行海上救援等行动,有效维护国家与人们安全。
        2.2云计算机在航标管理部门中的应用
        航标管理部门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其必须具备一个储存量高、使用绿色、便于维修检测的信息系统设备。而云计算机的使用则为这样一个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航标管理部门过去使用的传统航标管理系统,办公室系统以及航标评估系统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互通,而云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打破了这种孤立与隔绝的状态。该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发布。有效的云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技术人员处理收集信息,对外发布信息的效率。在信息处理上,云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影响航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的主要因素
        3.1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航标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还缺乏相关的知识,认为信息系统只是一次性投资的硬件,投人资金后就能永久解决所有问题,并没有认识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管理职能的不断转变,工作重点的不断改变,其信息系统必然是一项需要长期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支持的“软件工程”。很多航标管理部门只是简单的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航标本身,没有将信息化与陆地办公统筹结合,缺乏系统规划和应用。


        3.2系统规划存在问题
        航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海区甚至全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但目前大多数航标管理部门对此没有经验,没有按照信息化发展的科学规律进行,存在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现象,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待引进其他新项目时,发现二者不能很好的融合衔接,只有再重新建设,严重浪费资源,同时影响了信息化工作的深人开展。系统规划缺乏整体的思考和决策,是影响航标管理信息化办公长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3.3信息化人才短缺
        人才是航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量。航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航标业务,不仅能为航标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辅助决策。航标管理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的短缺,限制了航标管理部门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的脚步。
        4、航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4.1建立智能化的数据中心
        要追求航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航标智能数据中心的建立至关重要,数据中心信息全面,结构合理,信息维护高校。根据目前航标管理部门“半开放式”模式,航标管理部门建立“全开放式”模式,针对信息数据库针对全国所有的航标部门开放,建立一个全国的、系统的数据库。
        4.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想航标管理部门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过渡到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培养适应科技发展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需要专业人员制定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和提供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快速适应科技发展,具有计算机知识、高等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航海知识、管理知识等。
        4.3信息化的航标管理
        首先要具备智能化的数据中心,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并且是实现信息化航标管理的首要任务。航标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并合理应用,增加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统一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实现对全国航标管理部门的信息开放,以保证航标管理部门中不同部门之间获得的数据信息都是较为全面的,航标管理在完成信息化的同时,也实现系统化的完善。
        4.4优化航标管理业务流程
        航标管理单位如同一个企业都是由一系列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例如,有航标维护巡检流程、航标作业流程、航标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流程、航标设备、器材采购供应流程等等。这些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许多企业运行和开发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在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构思和详细规划,以及深入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而在考虑系统整合或集成时,由于开发商对于实际的业务流程认识有限,一般都偏重于计算机应用和通信网络方面,所以给MIS系统应用带来一点的困难。很难达到企业信息系统整合集成的目的。结合我们航标管理实际情况,首先我们要优化自身的管理流程,减少那些没有必要的环节和程序,同时需要判断如何将最实用的最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导入自己的业务,而不是把信息化生搬硬套到我们的航标管理上来,同样也不是把原有的业务模式都硬性地转变成信息化模式。然而,由于我们传统的航标管理思想、方法、体制等背景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各种业务流程的更改和优化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这恰恰也是航标信息化实现的关键。
        5、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能够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人工劳动强度,不断提高航标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但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也是问题的不断发现过程,因此在应用信息化于航标管理中时,还应注意其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沈林华.浅析信息化在航标管理部门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3).
        [2]岳志伟,李威.航标建设工程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探索[J].珠江水运,2015,(11).
        [3]项珏,吴敌,张杏谷,彭国均.云计算在航标信息化中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