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李春艺
[导读]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民族发展,在初中语文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

李春艺   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  625302
【摘要】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民族发展,在初中语文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89-01

        初中语文课程不但能够教给学生们基础知识,还承担着传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一、在初中语文当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增加教学资源种类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古诗词和古文,这些古诗词和古文的内涵深刻。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导致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将这些古文内容进行背诵,没有进行对创作故事或是其他内容进行文化渗透,虽然死记硬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授课,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印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快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材当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背诵和理解。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量激增,在潜移默化当中就让学生进行了课外知识的累积[1]。比如说在对《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通过老师对于作者柳宗元的人生经历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柳宗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的这篇古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为何诗人要寄情于山水之间,进而帮助同学更好地将书中知识进行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于在传统文化的融合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通过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也是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初中语文古诗文当中有很多有关爱国的内容,比如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作者生活的朝代背景,介绍北宋的混乱情况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朋友滕子京即使在被贬期间也依旧为民服务的爱国情怀。在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古诗文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可在对于古文分析时将教育意义融入其中
        作对古诗词和古文进行学习时,可以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具体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蕴涵的教育意义。比如书,在指引学生学习《邹忌否齐王纳谏》一文时,老师就可引导学生对于邹忌一人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邹忌是一个具有很高进谏技巧的人,通过自己的故事劝齐王要仔细辨别周围人对于自己的赞美是否真心,通过自己妻妾对于自己的态度与齐王的妻妾、臣子和周边国家进行对比,让齐王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同时,齐王作为一个明君,善于思考能够接纳他人意见。通过这样的文章学习,告诫学生在生活当中也应该学会接受他人善意的建议。这就是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同时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一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二)通过大声朗读的形式记忆文章思想
        大声朗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朗读内容的记忆程度,让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效果。在对于《论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仿照古人背书的模式,进行大声朗读,让学生在早课进行朗诵能够帮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进行背诵[2]。古诗词当中有着大量的生僻发音,大声朗读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住这些生僻词的正确读音,帮助学生在朗读当中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三)对于课内知识进行拓展
        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仅是和课本内容的结合,还包括建筑、音乐等多个方面。充分开拓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更好的融合。
        老师可以在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时,指引学生主动对于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探索。比如说在《中国石拱桥》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上节课布置提前预习的作业,然后在上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入。老师可以提“你认为是现代的桥梁建筑美还是古代的桥梁建筑美?”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了解到现代和古代的桥梁文化,调动起学生对于古代桥梁建筑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文章中所涉及的物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将学生的知识涵养得到丰富。
        (四)利用互联网教学方式,在教材中融入人文主义
        当代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很高,互联网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针对学生传统文化基础较弱的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讲解传统知识的网络视频,比如说央视播放的《国家宝藏》节目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得到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张亚茹.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90.
[2]张宏燕.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路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