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葫芦丝教学中技巧的应用与情感表现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李叶新
[导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有各种各样的多样化课程走进了实践教学中。在这其中,艺术性的教学课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音乐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葫芦丝教学课程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葫芦丝又称为“葫芦萧”,发源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所在地,起初流行于阿昌,傣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临沧等地区。但随着葫芦丝在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学习

   李叶新   福建省泉州市渚江小学  362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有各种各样的多样化课程走进了实践教学中。在这其中,艺术性的教学课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音乐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葫芦丝教学课程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葫芦丝又称为“葫芦萧”,发源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所在地,起初流行于阿昌,傣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临沧等地区。但随着葫芦丝在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学习葫芦丝的热潮。本文基于小学葫芦丝教学展开,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对于葫芦丝的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葫芦丝教学;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5-01

        葫芦丝作为西南地区的一种典型的民族乐器,其本身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实践中,也多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和音乐。由于葫芦丝的造型独特,并且音色优美,成功地引起了大众对这种乐器的注意。同时加上葫芦丝简单易学,并且易于携带,不像钢琴或者大提琴等西洋乐器那样沉重,它也逐渐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常用乐器之一。另外,提升学生对葫芦丝这类民族乐器的兴趣,也有利于宣扬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一、通过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提升学生对于葫芦丝的兴趣
        由于葫芦丝本身形制独特,处于初学阶段的孩子们,很容易对葫芦丝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由表面认知带来的浓厚兴趣很快就会消散掉。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每天都在练习枯燥无味的各种技巧,对于艺术性的学习来说,这种问题是致命的,其实不仅是葫芦丝这类乐器的学习,在其他的很多学习过程当中,大多数天然的兴趣就是被这样一点点磨损掉的。众所周知,一场好的演奏一定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1]。失去情感只讲究技巧,演奏作品就会失去灵魂,无法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强烈的共鸣感。反过来只讲究情感表达而没有技巧,也无法完成一场完整的演奏。所以说技巧的应用与情感的表现是一场成功演奏的灵魂所在。或许会有人怀疑在小学这样一个只能产生初步认知的阶段,在艺术类课程中不必对学生要求太多。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的是,艺术在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与性格养成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我们不能让刚刚认识世界的孩子们对艺术产生负面的认识。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教师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培养与引导孩子们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的感知与表达,绝不能将音乐课堂变成“练习课堂”。当然,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演奏中也要表现出一定的技巧,这同样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葫芦丝教学课堂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否则,即便学生达到了认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的水平,也无法通过熟练有力的技巧将其表达出来。总之,如果教师工作者可以时刻注意技巧与情感的结合,那么一定不会出现学生很早就对课程失去兴趣的情况,同时,这样的教学也会丰富音乐课程的内涵,不至于成为学生眼中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通过体会和欣赏葫芦丝演奏作品,加深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其对应民族的特有音乐曲调的独特性。但是这些也要建立在学生对少数民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其实最早之前,葫芦丝是由中国古代的笙逐渐演进而来的。笙这种乐器历史较为久远,发源于中原地区,后来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然后又经过后来人的改造,产生了葫芦丝这种乐器[2]。现在应用在实践中的传统葫芦丝是云南葫芦丝,其音色甜美、圆润,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葫芦丝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故事。例如,在云南德宏傣族中流传的关于葫芦丝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自治州地区,在一次山洪暴发的时候,一位傣族小伙为了救出自己的心上人,抱着一只大葫芦,勇猛渡江。这位小伙子成功的救出了他的心上人,佛祖也为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送给了他一只插着竹管的金葫芦,小伙子拿着这个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周遭的一切顿时变得风平浪静,完好如初。一时间鲜花绽放,孔雀开屏,都为这对情侣送上祝福。从此葫芦丝这种乐器就在傣族人民中传了开来,继而传到了其他地区。通过这个故事,想必学生们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傣族人民对于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不移的态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人们的乐观精神。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当然不可以只停留在地理知识的层面,例如:人口、分布地区等,更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情态度。
        三,通过对葫芦丝技巧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就是学习音乐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音乐素养包括听音,节奏,写作以及音乐欣赏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基础。如果一个学生在日后想要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或者在大学中学习音乐专业,那么提前打好音乐素养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3]。学生在音乐上的基础素质是我国各类艺术院校和音乐系各专业的必考科目和必修科目。同时,也是各种乐器考级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如果他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那么他和一个会弹奏的机器人没有什么区别。具备音乐素养,是一个人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只有具备了音乐素养,才可以增强一个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同时,众所周知,在葫芦丝的学习当中,特别强调对气息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多加练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素养的渗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学生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持续性学习。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也有社会风气的原因,太多家长甚至孩子本身都急于求成,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音乐类的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缺乏音乐素养是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的。
        总之,通过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葫芦丝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同时,葫芦丝作为一种民族性极强的乐器,在小学阶段进行葫芦丝的教学,也可以很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阮韦.小学葫芦丝教学中技巧的应用与情感表现[J].当代音乐,2019,(12):71-72.
[2]胡李鹏.小学葫芦丝教学中技巧的应用与情感表现[J].音乐时空,2015,(15):184-184.
[3]曾广红.浅谈小学葫芦丝课堂教学[J].儿童音乐,2017,(1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