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马小凡
[导读] 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通过情境创设能够将相对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更易于小学生的理解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语文阅读内容的认识,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本文就将探讨如何基于情境预设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马小凡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第二小学  516400
【摘要】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通过情境创设能够将相对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更易于小学生的理解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语文阅读内容的认识,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本文就将探讨如何基于情境预设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预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0-01

        引言
        小学教育中采用情境预设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从课堂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记性情境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作为主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基于情境预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预设徒有形式
        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开展情景预设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只有其形而不得其意,在开展情境预设的教学环节时仍以自身作为主导,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情境预设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
        (二)教学素材选取不当
        当前存在着部分教师对教学素材选取不严谨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更富有幻想力,思维也更容易发散,因此教师的不严谨会导致小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导致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以《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在进行情境预设时,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课堂节奏,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沉湎于对孙悟空角色形象的幻想之中。
        二、基于情境预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探析
        (一)深入分析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就是课本。因此,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围绕课本展开,通过结合课文内容预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文章的内涵。例如在《青山不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激发学生感受到绿化工作者的艰辛与伟大,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准确、流利的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更进一步的体会作者对绿化工作者的钦佩之情[2]。通过阅读,学生也能掌握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进一步激发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合理利用情境导入课程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活跃、发散,需要教师合理进行引导。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一方面,要积极筛选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则要设计合理的新课导入过程,通过创造教学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好的学习,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三观打好基础。比如《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钱塘江大潮,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对课文进行理解。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预设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外,还能够借助设置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打破传统教育中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设置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将相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蔺相如面对秦王与廉颇时的心理活动、廉颇得知蔺相如的态度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思考,并从中学会宽以待人和知错就改的精神。
        三、基于情境预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一)积极进行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积极备课,使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展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合理的教学环节帮助小学生进行学习,是情境预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二)利用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课堂的第一个步骤,课堂导语要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之中。通过导语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情境和课堂学习之中,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你是如何度过春节的?”、“在春节都有哪些活动?”等等问题,使学生踊跃发言,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利用多媒体素材渲染氛围
        小学生是感性的、易受环境感染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环境的渲染,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在素材选择时,要充分做到以课堂内容为中心,其他教学素材为辅助。比如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等渲染氛围,还可以对“借箭”的背景、诸葛亮和鲁肃两人的身份进行简单地介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有更好地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相关的背景介绍过多,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上的不足,课堂内容主体混乱,也就失去了阅读学习的意义。
        结论:总而言之,情境预设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为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基础。为此,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导语、结合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志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5-86.
[2]黄绮绫.试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J].中华辞赋,2019(09):148.
[3]王红.创设情境,读出精彩——论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8(0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