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入院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临床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程江江
[导读] 为了调查和研究急性期入院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程江江
        甘肃环县人民医院   甘肃省庆阳  745700
        摘要:目的:为了调查和研究急性期入院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BI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以及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入院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病症的缓解和改善,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期脑入院脑卒中;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
        引言:
        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是常见的急性的血管疾病,引起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回流入大脑,从而造成脑组织受伤。患者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主要有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偏瘫、头痛、头晕、恶心、突然摔倒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急性期入院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要着重注意康复阶段的治疗,这个阶段对于患者病症的缓解各改善有着重要价值。为了调查和研究急性期入院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以下阐述[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7-76岁,平均年龄(68.3±1.4)岁;在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58-75岁,平均年龄(58.4±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晓且自愿参加此调查研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此次调查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CT监测,并使用抗凝、脑细胞活化剂以及溶栓等药物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3]。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用中频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刺激患者的神经细胞,促使其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和肢体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避免肢体受到压迫的情况下进行体位训练和肢体训练,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幅度过大[4]。在治疗过程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激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BI)进行比较。临床治疗判定标准:使用NIHSS量表时,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反之表示神经功能越差;对患者使用BI指数时,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反之则表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越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恢复了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患者病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计数资料以[n(%)]来表示,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NIHSS分析和BI分析对比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分析对比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是常见的急性的血管疾病,引起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发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造成脑组织受伤[5]。
        在对急性期入院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同时也要主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保证患者能够在的接受物理治疗、体位训练和肢体训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期入院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相培.急性期入院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172-174.
[2]肖颖强.探讨急性期入院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3861-3862.
[3]王蓓,李慧,徐蓓, 等.早期康复干预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76-178.
[4]马俊杰.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2):104-104,105.
[5]王俊英.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谢财忠.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