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范景斌
[导读]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经济学价值。方法:治
        范景斌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摘要: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经济学价值。方法:治疗组110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共3组,每组110例,分别采用复方丹参片、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除外脑梗死、出血及肿瘤所致的眩晕)。60天后观察几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眩晕宁组能显著改善眩晕症状,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7.27%(96/110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8%(75/110例),西比灵片对照组为74.55%(82/110例),尼莫地平片对照组为79.09%(87/110例)。结论:眩晕宁可有效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且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药效经济学价值显著,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长期服用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关键词:眩晕宁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药效经济学
        
        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者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患者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患者只有头晕、头重脚轻、摇晃沉浮感而无旋转感,称为假性眩晕。眩晕通常分为前庭系统眩晕和脑源性眩晕两大类。脑源性眩晕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学对脑供血不足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论。不乏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比较眩晕宁与复方丹参片、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440例在本院门诊病人且符合《实用神经病学》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1]:①眩晕为旋转感或是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多因头位和(或)体位改变而诱发;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试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摔倒、晕厥等;③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视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眼球震颤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④病因明确,如颈椎病、颈椎外伤、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低血压等。⑤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除外脑梗死、脑出血及肿瘤所致饿眩晕。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眩晕宁片,主要有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女贞子、早莲草、菊花、牛膝、甘草等组成。(由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Z4502605,规格为18片/盒),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2个月;对照组1口服复方丹参片,主要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等药组成,(由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Z44023372,规格为50片/瓶),每日3次,每次3片,疗程2个月;对照组2口服西比灵(由西安杨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为20颗/盒),每日1次,每次1颗(天睡前吞服),疗程2个月;对照组3口服尼莫地平(由山西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14022821,规格为50片/瓶),每日3次,每次半片,疗程2个月。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治疗脑供血不足或对实验效果有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随访2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他如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吸氧及对症处理四组相同。在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总有效率采用x2检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采用t检验,以PASS软件统计软件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眩晕及伴发症状和体征消失,2个月不发病;显效:眩晕程度、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伴发症状和体征多数消失,2个月内发病次数比原来下降50﹪以上;好转:眩晕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伴发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2个月内发病次数比原来下降20﹪-50﹪;无效:眩晕和其他伴随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综合改善不足20﹪。
        2 结果
        2.1 四组疗效对比 眩晕宁治疗组显效率为58.18﹪,总有效率87.27﹪;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显效率为41.81﹪,总有效率68.18﹪;西比灵对照组效率47.27﹪,总有效率74.55﹪;尼莫地平对照组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79.09﹪。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且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眩晕宁组和复方丹参片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未见过敏反应。尼莫地平组有约8.2%的病者出现血压下降,肝炎,皮肤刺痛,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一过性头晕等不良反应;西比灵组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神经性水肿、阳痿、月经混乱、下肢剧痛、过敏性角膜炎、哮喘、复视等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指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病理分析为:由颈椎骨质退行性变化引起骨质增生,钩椎关节松动,小关节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血管痉挛所致。椎间隙狭窄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影响脑干、间脑、大脑枕叶和内耳等部位的血液供应,诱发眩晕等症状[2]。
        临床与药理研究显示,眩晕宁有抗炎消肿作用,可消除颈椎病所致的炎症,并可提高脑组织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和5-Ⅲ(5-羟色胺)的含量。这些中枢递质与维持精神、情绪及睡眠正常密切相关。同时能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消除眩晕症伴有的植物神经机能混乱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还有良好的安定作用,它不同于一般镇静催眠药,即使接近于中毒剂量仍然不呈现催眠效应。临床治疗发现眩晕宁见效快,多数病例服药3-5次眩晕得以缓解,5-7天症状消失,并且服用安全,临床观察未见毒副作用,适合于临床上长期服用。同时,眩晕宁零售价19.03元/盒/18s,日服用费用是6.34元/天,一个推荐疗程7天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需费用大致为44.38元,药效经济学价值高。此外,本次研究发现眩晕宁组不仅能缓解眩晕症状,而且对于消除眩晕的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焦虑等)均优于其他对照组[3]。
        综上所述,眩晕宁不但能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还能有效改善肝肾不足,痰浊中阻引起的耳鸣、头晕胀、腰膝酸软、乏力、恶心、呕吐、时吐痰涎、脘腹胀满等症状,药效经济学价值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眩晕用药。
        
        参考文献
        [1] 游国雄,武志耀,杜贵今.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问题.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2:6-8  
        [2] 金静宣. 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991
        [3] 王雯. 尼莫地平加用眩晕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7(1):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