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宇 曹能琦 曹晓刚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梗阻患者在治疗期间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一年期间于本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梗阻,按照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共30例接受常规胃肠减安防归纳法压,观察组共30例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经不同治疗后对2组疗效展开比对。果: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常规胃肠减压治疗后,进行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进行治疗胃肠减压量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常规胃肠减压)方法,结直肠癌梗阻患者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可有效保障其治疗作用的提升,自主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而胃肠减压量明显提升,可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癌梗阻;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疗效;胃肠减压量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据统计,2016年全世界新增结直肠癌病例超过结直肠癌,累计病例数已达3亿。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肠梗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发生肠梗阻的风险高达10%~30%。结肠癌患者身体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此时肠梗阻的发生会导致酸碱失衡、水和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段以水肿、充血多见,急性肿瘤患者只能分期手术,这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成本,而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本次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一年期间于本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梗阻,了解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
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一年期间于本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梗阻,按照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共30例接受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共30例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11;年龄范围35-75岁,平均年龄(51.35±6.01)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7:13,年龄范围37岁-73岁,年龄均值(50.11±5.27)岁。符合结直肠癌临床表现,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肠梗阻。这项研究获得了本院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知情同意书来自所有成年患者。排除标准:其他肿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患者、化疗耐受患者、肢体残疾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中途转院患者、入院前接受放疗和化疗的患者。本次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已经对比、分析两组年龄之上展开,两组资料相关指标的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共30例接受常规胃肠减压进行治疗,术前进行硅胶制胃管,经鼻将胃管置入胃内进行胃肠减压。
观察组共30例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展开治疗,远端肠梗阻灌洗后,内窥镜进入梗阻处进行血管造影。如果造影剂不能通过狭窄区域,则放弃导管放置,如果通过,则从活检孔插入导丝,并在X射线监视下穿过狭窄部分。沿着导丝插入钳形扩张器,取出肠镜。将肠梗阻导管沿钳式扩张器插入狭窄区域附近的气囊内,拔出导丝和钳式扩张器,完成导管放置。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日用温生理盐水1000~1500ml冲洗梗阻导管。
1.3统计学研究
在2组展开的结果分析基于软件SPSS22.0进行比对,计数分析、计量分析主要采用(n%)、(x±s)模式展开数据比对,P值比对后若范围<0.05时即符合判定标准,数据比对间即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分别为(84.6±7.2)h、(48.9±8.8)h、(786.3±50.8)ml/d;对照组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分别为(102.9±9.3)h、(66.8±6.5)h、(561.4±45.6)ml/d;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后,进行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可能性很高,这可能导致手术切除率降低,肠道感染率增加,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由于肠梗阻,大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是不可能的。患者通常先行近端肠梗阻术,再行切除术,术后再行肠造口术。多发性创伤手术对已经患有癌症的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创伤手术的后遗症成倍增加。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支架和经肛管插管的广泛应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目前,内镜下支架、经肛管插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对提高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2]。近年来,随着经肛管插管的广泛应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目前,经肛管插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经肛管插管非手术方法可缓解结直肠患者的肠梗阻,使肿瘤切除手术标准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此次经过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常规胃肠减压治疗后,进行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相比于常规(常规胃肠减压)方法,结直肠癌梗阻患者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可有效保障其治疗作用的提升,自主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而胃肠减压量明显提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海斌,瞿伊晨,张啸,袁庆丰,金杭斌,黄海涛,周益峰,楼奇峰,马文聪,张筱凤,杨建锋.小肠减压管联合结肠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05):360-363.
[2]康建民.清肠合剂灌肠联合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0):52-55.
[3]谢智军.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89+92.
作者简介:杨新宇(1991-11),汉族,籍贯:安徽省巢湖市,当前职称:住院医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