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2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VSD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高亮 王小玲
[导读] 研究运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高亮  王小玲
        渭源县中医院 甘肃省定西市 748200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4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42名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21人,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比较这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5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5名,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9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8名,总体有效率达到了75%,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是十分有效的,可以降低患者换药的频率,帮助创伤面尽快的痊愈,减轻患者所遭受的痛苦,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所以,VSD治疗应当在临床治疗上被广泛的推广开来。
        【关键词】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创口;
        骨科创伤感染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受伤后,骨组织被破坏,受身体的免疫力不强或者供血不充足等方面的影响,使创伤部位被感染,使得创伤部位难以痊愈,严重者,会引发其它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情况危急者,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治疗中大多采用VSD技术,能有效降低创面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还能确保创面的清洁,有利于创面的血液循环,伴随着这项技术得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已近被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4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4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42名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21人,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这42名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被严重的感染。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3名,女性患者有8名,年龄段在21-54岁,平均27.6岁,11名患者有新鲜创面,10名患者感染陈旧创面,上肢有4例,下肢有8例,腰骶部有5例。对照中,男性患者有14名,女性患者有7名,年龄段在22-57岁,平均28岁,15名患者有新鲜创面,6名患者感染陈旧创面,上肢有8例,下肢有7例,腰骶部有6例。以上数据包括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清创后敷料的治疗方法,从患者的病情出发,选择最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药物,并且要定期更换敷料,当遇到创伤面积大的情况时,要放置引流条,还要做好伤口的清洁工作,做到无菌化操作[3]。间隔5-7天,要做病原学检查,肉芽生长饱满后,就可以缝合创面,如果肉芽还没有生长到可以缝合的程度,就要进行皮瓣转移来帮助患者消除创面。观察组中的患者清创后用VSD敷料覆盖创面,用半透明的医用薄膜封闭创面,做到无菌化操作,保证薄膜内没有空气。间隔5-7天,更换VSD敷料,并检查创面。肉芽生长饱满后,就可以缝合创面,对于部分创面较大而且肉芽生长饱满的患者来说,可以采用植皮的方法;对于部分创面较深的患者,可以用VSD覆盖受损的软组织,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一周进行一到两次,接着等待肉芽生长,生长饱满后在进行植皮[4]。
        1.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患者创面恢复的十分好,创面被皮肤覆盖,在14天之内创面全部愈合了;
        (2)有效:依照患者皮肤大部分存活,且创伤面的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的创伤面积缩小,新的肉芽也顺利长出,通过不断的敷料,在进行了植皮以后,创面愈合;
        (3)无效:患者创伤的分泌物越来越多,原位回植物皮肤不长且没有好转,而且创伤部分出现坏死的现象,患者的创伤面积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并没有长出新的肉芽,病情恶化[5]。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5名,有效的患者有5名,从整体上看,有效率是95%;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9名,有效的患者有8名,从整体上看,有效率是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P<0.05。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时应用VSD技术,能使得治疗更加的方便快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提升治愈率。VSD 技术处理的创面能彻底清除掉坏死的细胞组织和分泌物,使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帮助肉芽生长,加快了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进程,还能减少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VSD技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推广[6-7]。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2.5±5.2)d、创面愈合时间(20.5±3.5)d及换药次数(3.5±1.5)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中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中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中对照组也大于观察组,这说明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对照组(18.2±3.1),也是远远多于观察组。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表(n,%)

观察组治愈与有效患者52例,治疗有效率98.1%,对照组治愈与有效患者42例,治疗有效率85.4%,P<0.05。(见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42多于对照组中的35人,有效的观察组有9人,对照组10 人,相差基本不大,从结果有效率P可以看出观察组有效率98.1%大于对照组85.4%。
        2.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
        疗效 治疗后感染,创面治愈且创面部分皮肤的覆盖完后为痊愈;感染症状好转与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有很好效果,如果感染的部分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
3讨论
我国经济状况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医疗需求也急剧增加,骨科创伤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交通、建筑和工业发展的壮大而逐步增多。骨科创伤感染在医学界最为成熟的方法就是引流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粘液分泌物,减少皮肤组织坏死,促进肉芽尽快生长,从而实现创面早日愈合。以往常规的治疗方式,因换药引流技术不足、无法彻底引流,导致细菌侵入创口,阻塞引流管,加重创面感染,延长了创口的愈合时间。骨科创伤患者受抵抗力低下、血液供给不足及换药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创面感染,导致患者伤口愈合缓慢,增加了患者疼痛程度和换药难度,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患纠纷发生率。
骨科创伤感染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但临床处理不太容易,发生骨科创伤后,身体内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患者的免疫力等都会降低,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的不到位,很容易感染病菌,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必须采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来处理骨伤患者的创口,与时间赛跑,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清理工作,清理出患者创口中坏死的组织、脓液等,当创口太大时,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都会用到引流条或者引流管。引流的过程中,如果引流管堵塞或者没有彻底引流,就会提高患者感染的风险,难以让患者尽快的康复。
        VSD技术十分的先进,可以做到全方位的引流,还能有效的阻止细菌的入侵,降低感染的风险,减轻创伤组织的压力,医护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创面,了解伤口,若发现患者的伤口有新的肉芽生长,这样可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提升创伤面的愈合率,十分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但是,如果发现患者的伤口底部没有长出新的肉芽,则需要用VSD敷料覆盖患者处伤口,一直到患者的伤口有新的肉芽长出为止,如果患者的伤口创面比较大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采取植皮的方法对患者伤口的创面进行处理,为了加快患者的恢复。除此以外,应用VSD技术,患者可以不用每天都更换药物,可以使患者少经历一些换药的痛苦,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康复周期,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看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中的患者,没有任何一名患者有水肿的情况发生,创伤面积也没有扩大,血液循环状况都十分的好,死腔也能尽快的消除。但是在应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时,始终不能忽视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医护人员清理工作要做到彻底,还要做到引流时贴膜的绝对封闭,一旦出现管道堵塞时,要在管道中注入无菌的生理盐水。医护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的创伤,防止患者的伤口受到细菌感染,影响后期恢复。
         总而言之,VSD技术应用在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是十分有效的,具有传统治疗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缓解病痛带给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经济压力。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每天工作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能明显提升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医患矛盾,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当在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苗振林.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4年17期.
[2]苟远涛.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6期.
[3]张玉富.孙旭.黄雷.张伯松.王满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年44期.
[4]陈海军.惠永峰.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25期.
[5]聂邦旭;胡军;段洪.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术区浅层感染[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年06期.
[6]吴方文.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20期 .
[7]陈世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38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2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