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矫治技术在儿童正畸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朱婷婷
[导读] 研究早期功能矫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3例需正畸患儿
        朱婷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州   831100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功能矫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3例需正畸患儿,实施早期功能矫治(佩戴功能矫治器联合早期肌功能矫治),X线头影测量矫治前后ANB角、SNB角、NP-FH角、UI-NA角、LI-NB角、ANS-Me高度,统计转位牙、倾斜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总耗时。结果 早期功能矫治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总治疗时间在39天左右。结论 早期功能矫治可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准备,缩短矫正时间。
        【关键词】正畸治疗;功能矫治;正畸效果

        正畸早期矫治的目的是纠正牙齿、肌肉、颌骨的不平衡生长发育状态,帮助恢复牙齿整齐排列[1]。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在儿童正畸中的作用体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9年5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正畸治疗儿童共43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7:26;年龄区间处于7-12岁,平均年龄(10.17±0.72)岁。
        纳入标准:存在牙列拥挤、下颌后缩、深覆盖、深覆牙合等需正畸治疗情况。
        1.2一般方法
        采用佩戴功能矫治器联合肌功能矫治方式实施早期功能矫治。头颅定位摄片及口腔X线全景摄片,选择适合的工作模后使用唇训练器及功能矫治器治疗(本次研究选择T4K型矫治器)。待牙列基本整齐、深覆盖后换为硬质矫治器,7个月后再次摄片了解正畸效果[2]。
        明确骨性错颌的产生原因、畸形位置、畸形程度、口腔周围组织结构形态[3],针对肌功能展开训练,具体如下。①弹舌训练。将舌体上抬并打击上腭,发出声响;②嚼口香糖。选择磨牙咀嚼口香糖,咀嚼软后闭口用舌头将之团成球状并置于舌体前端。舌尖上抬让口香糖黏附于硬腭处。舌头用力上抬将口香糖尽量压扁,同时做吞咽动作;③吹笛子训练。让患儿双唇处于吹笛子动作状态,将一片干净纸巾放置于患儿上下唇之间,双唇闭合夹紧纸巾;④唇肌训练。通过肌张力训练、唇部按摩、咬牙训练、呼吸训练、抬舌操、口唇爆破训练等方式锻炼口腔周围骨肉肌功能,使之平衡作用增强。日常多保持合唇闭口,每日口腔活动需在8小时以上。
        1.3观察指标[4]
        1.3.1X线头影测量
        定位以下几点:鼻根点N、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耳点P、眶点O、前鼻棘点ANS、颏下点Me、上中牙点UI、下切牙点LI、PO连线所在平面为FH。统计在治疗前后两组患儿ANB角(正常值4.7±1.4°)、SNB角(正常值82.3±3.5°)、NP-FH角(正常值83.1±3.0°)、UI-NA角(正常值22.4±5.2°)、LI-NB角(正常值32.7±5.0°)、ANS-Me高度(女童正常值58.8±4.1°、男童正常值60.8±2.2°)。
        1.3.2治疗时间
        统计转位牙及倾斜牙矫正时间,记录治疗完成总耗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X线头影测量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头影测量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患儿X线头影测量下ANB角、SNB角、NP-FH角、UI-NA角、LI-NB角、ANS-Me高度数据变化,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2治疗时间
        统计转位牙与倾斜牙矫正所需时间及总治疗时间。转位牙平均(16.44±2.98)d、倾斜牙平均(16.41±3.17)d、总治疗时间平均(39.51±3.63)d。

3 讨论
        早期佩戴矫治器联合肌功能矫治在正畸治疗中的目的在于促进颌面部及牙列正常发育,降低矫治难度,缩短治疗时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错颌畸形会直接影响儿童咬肌功能,因此开展儿童正畸治疗尤为重要。
        功能矫治器可在肌力传导下改建组织,其高弹性记忆功能可在肌功能矫治的同时改善早期的轻中度骨性错合畸形,更好地将嘴唇、脸颊、舌头、肌肉的收缩力传导至牙弓与牙齿,逐步帮助错位牙齿导入至正常位置。口腔系统肌肉及肌群之间的联系紧密,直接影响到牙弓形成以及颌骨发育。若患儿存在不良用舌习惯、口腔狭窄、舌体运动异常,则可能导致唇肌松弛、舌肌运动紧张,而加大上下切牙轴倾度,影响正畸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患儿实施了功能矫治器联合早期肌功能矫治,在每日晚上佩戴下,既不会影响日间美观性,还可在便捷操作下达到矫治功能,患儿依从性较高;肌功能矫治通过各项简单、有趣、方便的训练增强儿童咀嚼功能,降低舌骨肌群肌张力,降低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增强唇肌功能,进一步为功能矫治器的功效发挥增添助力,继而帮助改善骨骼畸形状态,降低错颌畸形发生率,且肌功能矫治中嚼口腔糖、吹笛子的方式并不会造成患儿较大抵触,因此依从性较高。总之,早期功能矫治在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下可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基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叶丹,郭维华.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 口腔生物医学,2016,7(04):204-210+216.
[2]吕冰洁,赵常晓.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35.
[3]陶倩燕,于向华,宫耀,陈骊. 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儿童早期矫治的疗效分析[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9,28(01):55-60.
[4]崔佳,孙琦. 儿童正畸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19,38(21):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