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红英 赵章帅 张连海 刘继轲 孙永锋 邵伟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腹腔镜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70例泌尿外科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儿。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通过运用后腹腔镜进行治疗,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恢复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疾病患儿运用后腹腔镜治疗,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并且手术创伤也较小,对提升患儿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后腹腔镜;小儿泌尿外科;临床价值
引言:
泌尿外科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包含肾脏、膀胱、尿道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近年来在小儿群体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以往的开腹手术不仅创伤较大,而且出血量也较多,不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微创手术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并且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对患儿运用后腹腔镜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还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促进了患儿的早日康复。本文就后腹腔镜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70例泌尿外科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儿。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64±3.4)岁;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患者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97±3.8)岁。纳入标准:患儿均患泌尿外科疾病,并需要进行手术;患儿无凝血功能障碍;各项临床资料完整。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后,根据病灶位置选择打开腹腔位置,在病灶位置将其切除,术后进行止血和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运用后腹腔镜治疗,患儿取侧卧体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患儿12肋下缘取切口,对患儿腰背与肌层间的筋膜切开后实施钝性分离,然后将食指伸入腹膜间隙,分析腹膜后间隙。缓慢推开腹膜,放入气囊,注入150~210ml气体,5分钟内取出气囊,建立人工气腹。缝合腋后线、腋前线、腋中线,避免漏气。充入二氧化碳,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0至13毫米汞柱之间。在肋骨下缘开几个切口,放入腹腔镜及相关设备,清除腹部脂肪,沿腰大肌显露肾上腺囊肿、输尿管和肾脏。在腹腔镜引导下,找出病变部位,切除取出,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取出腹腔镜等器械,逐层缝合切口。患儿完成治疗后进行跟踪和随访,定期对患儿病情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为(?±s),计数资料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后腹腔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泌尿外科中多是运用在成人手术中,其可以通过腹腔解剖间隙,建立人造气腔,从而增加手术视野,更好的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然而在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并未进行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于患儿腹膜后间隙较为狭小,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具有较大的难度。随着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将其运用到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发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患者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肌层较薄,脂肪含量也较少,更容易建立腹膜后腔,而且便于手术者进行辨认,这就为后腹腔镜治疗提供了便利。在运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患儿器官都还较为幼嫩,其腹膜也脚软,手术时需要缓慢、轻柔进行,避免造成腹膜破裂。通过本次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对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运用后腹腔镜治疗,患儿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相对较短,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且术后进行随访时发现,患儿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表明患儿恢复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运用后腹腔镜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相对比传统手术形式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章奇.后腹腔镜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12-114.
[2]冯勋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4):1.
[3]贾红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