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医眼科中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何钘
[导读] 活血化瘀是中医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基于活血祛瘀药物并配伍运用
        何钘
        浙江省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浙江省诸暨311811
        【摘要】活血化瘀是中医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基于活血祛瘀药物并配伍运用,达到化瘀通脉和活血行气之效。该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血流不畅、血脉淤滞等疾病,当前有医学研究者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也采取活血化瘀法,因为部分内外眼病和眼外伤等会瘀集较多淤血,运用活血化瘀方法能较好的达到祛瘀目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对此,本文则从多种疾病分析运用活血化瘀法策略,望给予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眼科;活血化瘀法;应用策略
        气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如果人体存在气滞血瘀情况,全身脏腑功能都会因此失调。瘀血即血液成分和性质出现的异常变化,也称之为污血,指患者入络而导致的血行瘀滞不畅,因而瘀血不单单为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更是病理性产物。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药物治疗方法,通过配伍运用活血化瘀和理气药物能达到化瘀通脉和活血理气之功效。应用于眼部疾病治疗能较好地吸收眼部瘀血,提高眼科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内障眼病
        1.1五风内障;一般五风内障包括黑风、乌风、绿风、青风、黄风等均与人体肝肾有着紧密联系。相关研究指出,人体会因肝胆炽盛和肝气郁结导致神水停滞血瘀。长期以往肝肾因失于滋养而亏虚,视线逐渐衰弱。患者多存在前房浅,白睛红赤,光泽欠佳以及瞳神散大等症状。针对青光眼手术后导致的血瘀阻滞者应采取益气活血药方,运用川芎、当归、赤芍、黄芪、丹参等药物有着显著效果。相关研究指出,运用益母草、当归、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效果较佳。也有研究指出,运用三七总苷、灯盏细辛、丹参、刺五加、藏红花、葛根素、川芎嗪、金丝桃素等药物能较好地保护青光眼患者眼部视觉神经,促进眼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大幅度减缓视神经萎缩速度。有研究者认为,开角型青光眼多因脉络阻滞而造成眼部失去滋养,玄府因此闭塞,神水瘀积造成的气虚血瘀。在治疗中运用车前子、茯苓、地龙、生地黄、黄芪、赤芍、红花等药物配伍运用达到益气明目和活血化瘀效果,结果验证,采取上述中药能较好地促进患者眼部局部血液循环和房水流通,有效避免视神经缺血风险,通过为视神经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滤过功能,降低眼压。如果患者因寒气而血瘀,那么在治疗中就需要以温经驱寒,选用山药、川穹、白芍、白术等药物。
        1.2黄仁疾病;从西医角度分析,黄仁疾病则为睫状体、虹膜、前部脉络膜疾病,患者经常出现白睛混赤、视物模糊、眼部刺激、头目疼痛、瞳神不一等症状。出现此症状多和肾阴不足,肝胆瘀热,虚火上火等有关。在治疗中可运用茜草、血余炭、侧柏叶、仙鹤草、栀子炭等凉血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运用化瘀止血法,采取桃红四物汤加丹参、赤芍、三七、蒲公英、泽泻、泽兰、白蒺藜、琥珀末、金银花、蒲公英等药物。如果患者肾阴虚可运用炙甘草汤,在整个病程治疗中都要持续调理患者气机,运用升麻、黄芪、生地黄、柴胡等药物。


        1.3晶珠疾病;从西医角度分析晶珠为晶状体,即晶珠出现不同部位、形态、色泽浑浊,因肝郁不舒造成晶珠出现浑浊,尤其老年患者因肝肾亏虚和气血失去滋养而造成眼部疾病。相关研究者治疗老年白内障疾病时运用中医药改善患者因肝肾日益亏虚和气血运行不利和浊瘀。其中选取枸杞子、黄精、山茱萸、熟地黄等滋阴补肾,当归和鸡血藤活血养血,加快血液循环,菟丝子补肾明目,三七与丹参活血化瘀,快速消散白内障。如果患者伴有头痛症状,可添加防风、墨早莲、白芷、蝉蜕、蔓荆子、防风、白芷等药物达到舒经活络效果。
        1.4视衣疾病;从西医角度分析,视衣为视网膜以及血管、脉络膜,患者普遍出现视物变形、视力减退、视网膜不规则扩张扭曲,银丝状与红色线,水肿,舌象瘀斑与瘀点等,多因肝失疏泄,火郁脉络、五志化火等造成疾病。对于眼内出血,止血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之后再化瘀和养血。患者初期视力大幅度下降,出现鲜红色血液以及伴随头目胸肋胀痛等症状,上述为典型的气滞血瘀,在治疗中以化瘀止血和理气为主,运用宁血汤,具体药方为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栀子、生地黄、阿胶、白芨、白芍、旱莲草等药物,可添加大蓟、血余炭、荆芥炭、墨早莲等药物发挥止血凉血之效。治疗中期出血停止后需立即活血化瘀,加快血液循环,消散血瘀。或运用桃红四物汤,具体药方:赤芍、生地黄、竹茹、枳实、甘草、红花、橘皮、半夏、当归、川芎等药物,如果患者血流不畅可添加薏苡仁、泽兰、泽泻、车前子、毛冬青、琥珀等药物发挥活血利水之功效,重则可运用血府逐瘀汤添加丹参、郁金、三七茜草、生蒲黄等强化活血化瘀效果。
2外障眼病
        2.1白睛疾病;从西医角度分析得知,白睛疾病多为前部巩膜疾病和结膜病,患者多出现畏光、干涩、痛痒、胞睑肿硬青紫等临床症状,多因内外夹杂,外感风热和脾胃炽热等造成。相关研究认为针对血热瘀滞眼部疾病可运用归芍红花散,具体药方组成:黄芪、山栀子、红花、赤芍、当归、连翘、炙甘草、生地黄、防风等药物配伍运用发挥活血凉血功效。也有研究指出如果患者为血虚生风证,可运用四物汤添加白术和茯苓。有研究者认为治疗结膜下出血运用丹参注射液效果显著,其中丹参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细胞缺氧,疏通经络和促进细胞代谢。
        2.2黑睛疾病;从西医角度分析,黑睛疾病多为角膜疾病,患者普遍出现视物模糊、眼部刺激和眼睑近痉挛等临床症状,多因患者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瘀滞造成。在治疗中可运用当归四逆汤,如桂枝、当归、丹参、红花等活血通脉。
        总之,当前中医眼科广泛应用活血化瘀法有着显著效果,从目系、晶珠、黑白睛等内外障眼病等更取得相应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底瘀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和治疗效果。但在具体应用于也需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全新的的特效中医药制剂,注重发挥配伍作用,尽可能达到缩短治疗时长和降低治疗费用目的,为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鹏飞,沈志华,周亚莎,等. 活血化瘀法在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 029(006):499-502.
[2]桂炎香,李青松, 赵黎,等.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 29(01):78-80.
[3]黄亚玲.活血化瘀法在玻璃体混浊的临床应用[J].医药界, 2020, 000(006):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