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李捷
[导读] 分析食管癌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效果。
        李捷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效果。方法:入选时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观察对象:80例食管癌放疗病例样本,以奇偶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组,设置为对比组(n=40)、研究组(n=40),分别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真空负压垫+翼型板固定,比较摆位误差。结果:研究组X轴误差、Y轴误差以及Z轴误差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应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摆位误差,从而提升放疗准确性,因此,该种体位固定技术可作为推荐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低温热塑膜固定;真空负压垫;翼型板;摆位误差

        引言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当进展至中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消瘦、呕血等症状,同时,还会并发食管穿孔、食管梗阻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需尽早进行有效治疗[1]。目前,食管癌临床以综合治疗为原则,放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过程需向外扩展,期间体位固定是确保放疗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食管癌放疗病例样本为观察对象,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比较摆位误差,旨在探寻更加有效固定技术,以期提升放疗准确性,提高患者临床受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时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观察对象:80例食管癌放疗病例样本,以奇偶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组,奇数者设置为对比组(n=40):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0,均值数(55.2±10.4)岁;偶数者设置为研究组(n=40):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0,均值数(55.5±10.5)岁;入组对象符合食管癌诊断指南与标准[2],无放疗禁忌症,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知情研究内容、目的,同意参与,2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P>0.05,示研究可行。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相同放射治疗,分别采取以下体位固定技术:
        对比组(n=40)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确保体膜底板中线和激光线重合,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体位,上举双手抱住肘部,选择合适型号低温热塑膜置于患者胸部,固定两侧,参照患者实际体型完成塑形。
        研究组(n=40)采用真空负压垫+翼型板固定:放疗开始前,取真空负压垫将其放入翼型板,协助患者平躺于翼型板,指导上举双臂握住手柄,下肢处于自然伸直情况,根据手柄、头枕等实际位置,记录孔径,抽取负压垫,完成固定塑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摆位误差。摆位误差:利用CT扫描图像和计划CT图像完成自动灰度配准,根据骨性标记进行微调,对比分析X轴、Y轴、Z轴不同线性方向摆位误差[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摆位误差
        研究组X轴误差、Y轴误差以及Z轴误差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食管炎病因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无确切定论,但是,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疾病发生与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病毒感染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且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近年来,从世界范围来看,疾病发生率出现大幅提升,且患病群体年龄趋向低龄化方向进展,食管癌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现阶段,食管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旨在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其中,放疗为重要方式,可有效杀灭癌症细胞,缓解疾病症状,但是,在实际放疗过程中,患者体型等存在差异,体位固定可直接影响放疗准确性,因此,加强体位固定管理对放疗具有重要意义[4]。
        在临床放疗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是干扰放疗进行、影响放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摆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针对系统误差多以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处理解决,而随机误差一般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引起,呼吸门控、图像引导是解决该类误差的主要方式,但是,所需费用较大,可大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应用存在局限性,无法广泛使用。伴随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通过体位干预也可降低摆位误差发生,低温热塑膜固定、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是常用体位固定技术,其中,前者虽然可实现良好固定效果,但患者舒适度较差,加之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该固定技术可能会造成器官性疾病。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不仅可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准确性,还可有效预防因放疗范围过大引起并发症情况[5]。本次研究:研究组X轴误差、Y轴误差以及Z轴误差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果说明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在食管癌放疗中应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摆位误差,从而提升放疗准确性,因此,该种体位固定技术可作为推荐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玉蛇.探讨食管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9):36-37.
[2]唐小华.食管癌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52+55.
[3]徐朋琴,蔡晶,葛彬彬,等.食管癌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12):1128-1130.
[4]王辉东,刘百龙,陈坤志,等.颈和胸上段食管癌两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19):1387-1390.
[5]刘英霞.食管癌放疗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6):3764-37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