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刘刚 徐宁
[导读] 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提供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
        刘刚   徐宁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曲靖市655000

        摘要:目的: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提供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选择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按照1:1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以及观察组(56例),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分别为不同小组中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为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硬脊膜囊形态和矢状径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中患者明显更优,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选择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脊神经受压迫状态进行改善,同时对患者的硬脊膜囊形态进行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颈椎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作为一种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脊髓压迫、手臂麻木、下肢肌张力增高等一系列症状,因此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在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前路、后路减压术时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患者筛选时,将筛选时间控制在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入选研究的112例患者之中,男性61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4岁至68岁之间,平均(52.7±6.4)岁。
1.2纳入、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脊髓型脊髓型颈椎病;②患者脊椎病变累积脊髓节段在3个以上;③患者符合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指征;④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患者近期接受过其他颈椎手术;②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③患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1.3方法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RI检查、CT检查以及动力位X线检查,随后,选择应用JOA评分系统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患者卧床期间,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咳嗽训练以及排便排尿训练,为手术的开展做好准备。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治疗,医护人员应为患者选择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并引导患者取俯卧位,随后在患者颈后路正中处做纵形切口。在此过程中使用磨钻来对患者病椎椎板两侧关节突内侧缘的外层骨皮质进行去除,并对内层骨皮质及骨松质进行保留。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打开椎板,让患者的椎板处于开门的状态。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为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其中后路手术方式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在完成后路手术之后,引导患者取仰卧位,随后为患者开展前路手术,在患者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行斜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长肌、椎前筋膜,在此基础上对其病椎的椎间盘以及部分椎体进行切除,并刮除上下软骨终板。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各节脊椎阶段进行固定,并分别在后前路切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的硬脊膜囊形态和矢状径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对于患者的危害性也相对较大,因此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重视。患者在发病后,脊髓功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损伤,为此,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后路手术时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可以对受到压迫的神经组织进行充分的松解,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单纯的后路手术容易对患者脊柱产生损伤,进而导致其脊柱失去稳定性,因此需要联合前路手术,以此来保证切实改善患者症状。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硬脊膜囊形态和矢状径明显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治疗时,选择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晓栋.一期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36-38.
[2]常毅良.前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10):87-88.
[3]曾胜.比较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椎障碍和疼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4):36-37.
[4]石化洋,何睿.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12):76-79.
[5]孟亚轲,孙荣鑫,王顺民,郭永飞,史建刚,孙璟川,王元,徐锡明,杨海松,孔庆捷. 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分析[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10):726-730.
[6]刘青海.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84+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