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管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刘凤月
[导读]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实施手
        刘凤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昌平 102206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应用核磁共振系统,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相应的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护理管理经验。结果:在我院成功实施手术治疗的16例神经外科患者,术中病变组织结构完全、准确被切除,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其余并发症情况,手术治疗效果较佳。结论:将核磁共振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并予以相应的护理管理可以确保实施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总的来说精细化的手术配合联合规范化的手术管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核磁共振;手术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 system in neurosurgery. Methods: 16 cases of neurosurgery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appli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The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and the oper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correspond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16 cases of neurosurgica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the pathological tissue structure was completely and accurately removed, and there was no other complica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in neurosurgery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anagement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general, fine surgery with standardized operation manag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ccess of surgery.
        [Key words] Neurosurg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在转变,磁共振功能成像系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且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将新技术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1]。我院本次在实施手术治疗的16例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实施核磁共振手术的术中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59±5.46)岁。患者中有4例垂体瘤、2例胶质瘤、1例颅咽管瘤、2例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2例丘脑占位以及1例右枕叶海绵状血管瘤。16例患者术中病变组织结构完全、准确被切除,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其余并发症情况,手术治疗效果较佳。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核磁共振手术
        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均在核磁共振手术室实施。采用GE Singa HAxt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磁体也沿着固定在手术天花板上的滑轮进行滑动,便于手术治疗。手术室主要由双室构成,分别为手术室和检查室,手术室和检查室是由屏蔽门将其分隔。当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核磁共振系统检查时,则将磁体沿着滑轮进入手术室进行扫描,成功扫描后将其返回检查室[2]。患者在全麻后,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按照手术治疗需求摆放正确的体位,术前应用核磁共振系统扫描定位后,予以患者常规消毒铺单,而后实施手术治疗,术中如还需要扫描则需要使用无菌套将患者整个套住,并且确保手术区域无菌性,而后再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在对患者准确定位后将无菌套去除,继续实施手术治疗。
1.2.2手术配合及管理
        (1)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应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告知其MRI手术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核对术前相关检查情况,详细询问患者体内有无植入物及MRI介入治疗禁忌症等。详细告知患者关于核磁共振扫描的相关注意事项,对MRI系统认知度不高的患者应予以耐心解释。

手术物品准备除了常规神经外科手术器械,还应将专用多功能头架、导航器械准备妥当[3]。
        (2)术中巡回护士配合: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应立即对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协助医生将专用多功能头架、导航器械放置,术前予以患者MRI检查。术中因患者同时连接了静脉输液、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参数监护的管道连接,在MRI扫描时注意管道不能出现打折、绕圈等,避免检查过程中发生过热现象而将管道烧毁。
        (3)体位管理:患者在麻醉完成以后,患者在全麻后,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按照手术治疗需求摆放正确的体位。首先手术医生应将头架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注意对线圈进行防水保护,防止线圈因浸水而失效。将患者的双臂固定于左右两侧,同时手臂皮肤不能接触身体皮肤,防止在MRI检查过程中出现局部烧伤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将患者上半身与各种管道、线路等可能接触的地方使用一中单将其隔开,下肢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固定方式不能过紧。再使用一次性无菌棉球将其外耳道堵住,避免消毒液流出,同时也可以防止患者在MRI扫描过程中损伤其听力[4]。
        (4)与洗手护士有效配合:主刀医生告知需要扫描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全部不抗磁的医疗仪器移出5G线之外,同时与洗手护士配合清点器械等一系列相关医疗物品,并固定患者,而后再上部分线圈进行安装,并将其固定好。与核磁医生再一次对不抗磁的医疗仪器有无全数移出5G线之外详细检查,并在检查表上各项注意事项前打勾并进行签字。而后将灯电源关闭,相关指挥人员全数撤离手术室,开始实施术中MRI扫描。
        (5)器械护士配合:应提前30min上手术台,在医生指定的位置将手术所需器械、固定器械车以及敷料打开,而后与巡回护士配合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详细清点并加以记录。术前实施导航定位后,将消毒物品备齐并予以患者皮肤消毒。为了有效避免发生术中感染,术中应尽量不用手术托盘。协助主刀医生对患者粘贴两层手术贴膜。同时将手术治疗过程中视力所及的范围器械数量加以简化,对暂时不适用的手术器械及时回收。术中实施MRI扫描前应将手术台上常规手术器械及导航器械全数撤回至器械车上,同时与巡回护士配合对相关器械数量进行详细清点,并加以记录[6]。清点记录完毕后将器械车放置于指定位置,协助手术医生使用无菌套将患者整个套住,并且确保手术区域无菌性,而后再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在对患者准确定位后将无菌套去除,将器械车移回,继续实施手术治疗。
2.结果
        在我院成功实施手术治疗的16例神经外科患者,术中病变组织结构完全、准确被切除,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其余并发症情况,手术治疗效果较佳。
3.讨论
        磁共振除却具备无创伤性、不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以及成像效果较佳之外,还能辅助性外科医生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即刻获取高质量的核磁影像,检测人体脑组织开始发生病变的血管范围,血管血流信息等,以便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更改手术方案,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病情治疗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系统应用于16例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中,没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中有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虽然肿瘤紧挨着内囊,但是因为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有效、精准检测发生病变的位置,并将其完全切除,所以未对周围内囊组织结构造成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也未出现偏瘫情况。由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脑影像,所以提高了切除发生病变位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往单单依靠手术医生的经验进行猜测和估计,对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核磁共振系统恰恰弥补了这一手术劣势。在实际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医生估计已将病变组织全数切除,而在实施核磁共振扫描时却显示还有部分残留,从而辅助医生将病变组织全数切除。另外核磁共振系统在术中可以检测人体脑组织开始发生病变的血管范围,血管血流信息以及需要避免被切除的周围脑组织结构等,手术医生可以精准定位,避免发生并发症[6]。
        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管理中配合相应的护理可以确保实施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相较于以往的手术治疗,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磁共振系统则需要手术室护士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需要再三扫描、手术、再扫描、再手术这种情况,需要高水准的手术室护理,所以规范化护理管理对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术中核磁共振操作培训,还应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相关工作流程,明确并强化自身工作职责,规范化管理整个手术流程,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的护理工作中,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相关护理人员均规范化完成护理工作,整个手术治疗过程未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
        综上所述,将核磁共振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并予以相应的护理管理可以确保实施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总的来说精细化的手术配合联合规范化的手术管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帅, 李泽阳, 邱天明,等.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4):333-337.
[2]孙登彬, 糜相明, 刘运振.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24(02):19-21.
[3]刘婷婷, 席一斌, 康晓伟,等. 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胶质瘤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 017(001):89-91.
[4]张晓峰, 张明文, 于志虎,等.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定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 36(04):81-86.
[5]邢少玲, 何丽, 宋烽. 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手术管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28):2893-2894.
[6]宗睿, 何建风, 张德康,等.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系统("磁波刀")在治疗特发性震颤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9, 40(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