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岭
山东省商河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1600
摘要:目的:对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和管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就职的检验科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期间在医院检验科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设为观察组。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进行现有检验科管理方法的更新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制定临床检验科的精细化管理办法,纳入观察组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通过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方式创建精细化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医学检验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
引言
临床模拟实验室,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真实实验室的“虚、实”结合的产物,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模拟真实实验过程中的交互式环境,具有交互性和感知性的特点,再结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虚、实”两大平台,进行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实践范例,从整体上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将构建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纳入临床医学检验管理的流程中。将2019年1~6月期间就职的检验科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期间在医院检验科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设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在医学检验阶段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医学检验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制定并落实考核机制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内部控制中,人员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内部控制的展开质量。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而言,应当构建并落实考核机制,配合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考核机制时,要尽可能涵盖与相应岗位有关的所有管理项目,并将其作为指标融合考核标准中。例如,对于中心实验室中的科室人员及其负责人来说,在考核中,不仅要完成其业务能力、专业技术等的考查,还要对预算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
1.2.2采用双元师徒制模式
所谓的“双元师徒制”模式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有校内、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训由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校内师傅)及表现优秀的学生(小师傅),负责一对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指导。校外实训将学生带到学校合作的医院,由检验科各实验室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学习操作技能和经验。“双元师徒制”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全面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既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医院的工作力度,满足医院对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
1.3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等项目。各项目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管理质量越高。由管理小组分别于管理前、管理后6个月时对上述各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重复评价4次,取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分析,临床检验管理质量评分中的各个项目均为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临床检验管理质量因素分析
临床检验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制度、检验等四个方面,共13个二级指标。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变异系数和权重见表1。
2.2两组管理前后临床检验管理质量比较
两组管理前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管理后的上述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模拟实验室的特点,构建以“导学”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导的完善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为探讨基于临床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在这过程中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基于临床模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也对其他医学技术专业实验课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临床检验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及以此为依据优化管理方法的过程。对存在的和可能影响临床检验管理质量的环节进行小组讨论,并制定管理方法。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6个月后,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说明两种检验科的管理办法在提升临床检验管理质量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进一步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未来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对从事医学检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用性的发展目标而言,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未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金伟峰,李萍,陈姝子,等.医学实验室在ISO15189认可体系中的生物安全管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4):646648.
[2]陈洁,周丽,宣世海,等.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召回率[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34(4):158160,164
[3]张媛.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