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玲丽,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齐敏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11个多部门协作案例开展调查分析。结果 11个MDT案例以重症医学科病例为主占63.64%,90.91%病例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多部门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院感专职人员参与多学科协作能力有待提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协作;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药耐药菌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2],也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将对我区开展的11多学科协作MDT案例进行分析,探讨MDT更高效的MDT协作方式,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方法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全区10个地州11所医疗机构的MDT案例资料,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个,二级医疗机构1个,综合医院9个,专科医院2个,区级医院3个,地州级医院8个。
1.2方法:查阅资料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根据各医院提供MDT的文字材料、PPT材料及现场汇报内容,对表格涉及的内容进行逐一填写,不明确的地方进行现场或电话询问,以保证各项资料的完整性。
2结果
11个MDT案例中7个(63.64%)比例为重症医学科病例,以65岁以上的患者为主占45.45%,6个男性,5个女性,住院天数最长41填,最短14天,医院感染5例,社区感染7例,肺部感染7例,血流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10个(90.91%)病例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感染得到控制。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多发感染,尤其以肺部和尿道为主[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损害患者的身体,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多重耐药菌防控国内外虽然制定了各种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形势不容乐观[4】。学科协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治疗感染患者,而在于及早明确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显示,11个MDT案例中7个(63.64%)比例为重症医学科病例,以65岁以上的患者为主占45.45%,6个男性,5个女性,住院天数最长41填,最短14天,医院感染5例,社区感染7例,肺部感染7例,血流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63.64%为重症医学科病例,ICU、神经外科的危重患者较多,常伴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较多、卧床时间较长,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是医院多药耐药菌的典型高发科室。以65岁以上的患者为主45.45%,说明重症科室的感染控制是各医疗机构关注的难点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感染控制。由于医院是人员数量众多、构成复杂的公众场所,使细菌耐药性发生传播与蔓延的概率较大。
本研究显示,多重耐药菌的多部门协作我区自2012年等级医院评审以来,给医疗机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效果不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作用。在经过后的多部门协作工作中应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产生、传播控制、治疗全方位关注。进而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策略:①规范送检标本送检标本中痰标本依然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送检标本,。②使用 PDCA 进行管理对多重耐药菌使用“计划 Plan执行 Do-检查 Check-纠正 Action”(PDCA)质量持续改进进行管理。③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成立医院三级多重耐药菌管理网络,多部门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各专业领域的不同优势,如在微生物的检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监测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分级管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的落实等方面能够分工合作,出现了问题就能提高解决的效率,如此一来才能推动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④应用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LIS)系统、医院感染软件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实时监。⑤纳入考核多部门对于多重耐药菌进行共同管理。⑦重视手卫生,手卫生与环境清洁策略对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⑧ 加大 MDRO 知识的培训力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采用多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 MDRO 相关知识培训,多种形式主要包括采取直接一对多授课、利用多媒体软件授课、科室督导一对一培训等。一对多授课是指面对不同人员开展有不同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实习护士培训、基地医生培训、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培训、工勤人员培训等;利用多媒体软件授课是指运用医院办公软件 OA 系统、手机微信群、医院内杂志等发布 MDRO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不但会降低相应药品抗菌效果,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疾病负担,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切实强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研究并改进有针对性的防控手段,并持续督导落实。在落实防控措施阶段,应不间断地进行风险再评估,并针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不间断改善质量的目标。开展多部门协作,发挥不同部门的功能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Li Y,Cao X,Ge H,et al.Targeted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176 hospitals in jiang-su province,China[J].J Hosp Infect,2018,99(1):36-41.
[2]Gupta R,H annon E,Huprikar S,et al.Getting to zero: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infectiongs using an integrated infectiong control procol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Infect Control,2016,44(12):1695-1697.
[3]林淡珠,陈丽君,陈旭曼.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7):718-721.
[4]林金兰,李六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理,2010,(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