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准确率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张晶
[导读] 目的:分析探究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准确率对
        张晶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准确率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8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受检者颈动脉超声、头颅MRI与血脂予以检测评定。结果:80例受检者中一侧以上颈动脉存在斑块或者是内膜中层增厚的患者67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受检者有42例,占颈动脉超声异常情况发生率的62.69%;80例受检者共检测出45例无症状脑梗死,占受检总例数的48.7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无症状脑梗死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显著高于无症状脑梗死阴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虽然可以提示患者检查存在异常,不管患者血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都需要进行头颅MRI检查予以确诊。其主要原因是头颅MRI是诊断检查无症状脑梗死早期病症的最可靠方法,对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意义重大。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准确率
        无症状脑梗死都称为静止性脑梗死,该病症由于在临床诊断中未有任何病症体征,缺乏相应的神装系统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者是尸检中发现患者存在脑梗死症状[1]。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明,无症状脑梗死并不是完全无症状或者是静止性的脑梗死,该病症既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又容易损害患者认识,促使患者步态出现异常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该病症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经研究发现,临床干预可以降低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为此,本文将对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准确率对比分析,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8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83-94岁,平均年龄(90.13±2.96)岁。上述患者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风湿等病症。
1.2方法
        (1)对所有受检人员详细询问以往病症史,并对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在空腹12小时到本院进行静脉血抽血检查,查看患者各项血脂指标。
        (2)对所有受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并将探头频率调整为7.5MHz。倘若患者血管内膜增厚或者在血管内形成动脉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倘若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1mm为血管内膜增厚;倘若患者颈动脉出现局部隆起、腔内厚度>1.2mm,且回声显著增强且均匀、后伴声影中为硬斑,若无后方无声影但回声与内中膜极为相似为软斑,对于存在两种回声则是混合性斑块,无论是硬斑、软斑还是混合性斑块均统称为动脉斑块。
        (3)对所有受检者实施头颅MRI检查,并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为依据。
        (4)受检者在晨起空腹时,对其肘静脉部位采集2ml静脉血,待血液标本予以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每份标准中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脂蛋白a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颈动脉超声诊断
        80例受检者中一侧以上颈动脉存在斑块或者是内膜中层增厚的患者67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受检者有42例,占颈动脉超声异常情况发生率的62.69%(42/67)。
2.2头颅MRI诊断
        80例受检者共检测出45例无症状脑梗死,占受检总例数的48.75%(39/80)。
2.3对比头颅MRI诊断无症状脑梗死阴性与阳性各项指标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无症状脑梗死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显著高于无症状脑梗死阴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见表1。

3讨论
        无症状脑梗死病症可分为脑功能受损、脑出血以及精神心理问题等,大多数患者都存在肢体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动作笨拙、反应迟钝、性格突变等。由于这些临床症状大多表现较为轻微、短暂且不存在较强的特异性,但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长此以往,反复多发性无症状脑梗死病症后续将发展为多病灶性脑梗死,最终演变成假性球麻痹状态或者是血管性痴呆症。李军、鲁传龙[2]两位学者曾在《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意义》中提出:“无症状脑梗死并非没有任何临床病症,只是该病症较为轻微短暂,容易在临床检查中被忽略,致使该病症随着病情不断变化而导致病症加重,最终形成症状性脑梗死,对患者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其主要原因是该种症状脑梗死为亚型脑梗死,为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无症状脑梗死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影像学技术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提升。最近几年,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越来越多,年龄是主要影响无症状脑梗死病症的危险因素。笔者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干休老所,老干部、阿姨们的年龄偏大,所以无症状脑梗死检出率较高,本次调查研究未对受检者的年龄进行对比,其主要原因是受检者人数较少,年龄段较为相似,容易存在数据偏颇。
        头颅MRI是老年受检者检查中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脑梗死发生率与血脂存在密切关系[3]。但是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笔者经头颅MRI诊断后发现,两组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可见,血脂水平并不是诊断无症状脑梗死决定性因素,而对于血脂水平较为正常的受检者同样也不能排除无症状脑梗死的存在。由此得出老年受检者即便血脂正常,也可能存在脑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经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准确率对比后,笔者发现头颅MRI对无症状脑梗死早期症状诊断更为准确,但对于血脂是否正常、颈动脉超声异常者都需要实施头颅MRI予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王艳,张海波,陈彪,马隽,范梅贞,张铁山.基于颈动脉血管超声对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0):1087-1089.
[2]李军,鲁传龙.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06):561.
[3]柳惠玲,槐永军,汪荷.颈动脉超声与头颅MRI筛查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06):568-569+578.
[4]赵红英,杨国涛.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CTA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05):28-30.
[5]林航,林敏.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硬化与无症状性脑梗死[J].高血压杂志,2006(06):439-441.

作者简介:作者:张晶 ,出生年月:1980.1?,性别:女,民族:汉族,工作单位: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预防保健、内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