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丽蓉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中青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后卧床休养的中青年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抑郁情绪评分(SDS)。结果:护理前,两组ADL评分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ADL评分比对照组高,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中青年卧床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抑郁情绪,可应用。
【关键词】中青年卧床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
导致患者卧床的原因有许多,如慢性疾病者、骨折患者、脑疾病者等,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过久缺乏活动,会逐渐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压疮、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生活能力下降等,这对患者身体康复非常不利,许多患者也会因此产生抑郁情绪[1]。为使患者能够较好地恢复,需要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探讨中青年卧床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研究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和卧床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6~45岁,平均(40.1±1.2)岁;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46岁,平均(40.3±1.3)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入选标准[2]:①年龄在30-50岁间。②卧床时间在1个月以上,暂未恢复者。③日常生活需要人协助,主要床上生活者。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已经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或者意识存在障碍。②有恶性肿瘤。③正在使用抗抑郁类药物。
1.2 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医嘱为患者用药,指导其健康饮食,并做好日常生活监督及肢体训练指导等。
(2)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护理前评估。由康复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肢体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安排专业的康复护理小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3-5次护理训练。
②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监督并协助患者照料好个人生活,保证患者日常生活规律、生活环境整洁,比如重视患者所处环境的维护,保证室内安静舒适、眼光充足,空气良好,如此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促进其精神振作。另外,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要多督促患者并引导患者,例如天冷加衣服、按时休息以保证睡眠充足等。
③病情好转时进行体能锻炼。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鼓励其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患者通过医护人员引导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后,应及时基于鼓励和肯定,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身价值。
④肌肉锻炼。对于无瘫痪的患者,可指导其取坐位或者站立位,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活动锻炼,减少患者的血管不适感。若患者病情危重,暂时无法坐起,可将患者头部适当抬高,初始抬高角度15°,相应姿势保持5分钟后再将头部放平,每日进行2次,之后再逐渐增加锻炼时间直至每次30分钟,每周增加10-15°的高度。
⑤抗痉挛体位锻炼。指导患者摆放抗痉挛的体位,主要有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这种姿势有助于防止和对抗痉挛。仰卧位即头部置于枕头上,两臂放在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患侧卧位是指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将头部垫枕头,患者上肢保持伸展位,向前外伸健侧的肩胛骨,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朝下。健侧卧位则是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其与动作与之相同。
⑥加强患者病情引导。要多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境状态,基于患者关心和同情,尤其当患者情绪极度消极,护理人员应起到及时引导和纠正的关键作用,要不间断和患者相处,鼓励患者讲内心的痛苦倾诉出来,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给予疏导,鼓励患者调整心态,为其解决相关问题。为患者分享类似疾病的成功治疗案例,鼓励患者不要过度悲观,帮助其重获信心。
⑦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整和引导。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波动情况,当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且短时间内未得到良好的恢复时,患者内心会有失落感,容易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情绪方面易出现抑郁症状,尤其在清晨时刻是抑郁情绪最为严重的时刻,此时患者容易早醒,也最容易发生意外事件,所以护理人员要多关注患者的言行,和患者沟通交流,将患者的情绪向积极阳光的方向进行引导,可为患者分享励志人物的人生经历或者生活感悟,也可以身边的正面病例作为教育典范,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告诉患者只要不断坚持,保持乐观地心态并耐心配合医护人员,就会获得相应的改善,最终使身体良好地恢复,帮助患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能力及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用量表ADL[3],评分内容有进食、穿衣、洗漱、控制大小便。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好。抑郁评分用量表SDS[4],评分越低,提示抑郁情绪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用(±s)、计数用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活能力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和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userUpload/24(4862).png)
3 讨论
长期卧床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且长久缺乏活动,身体各项机能会受到影响,为促进卧床患者恢复,需要用恰当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
本研究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青年卧床患者中,护理内容主要有生活管理、病情引导、情绪调整。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类患者的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在此期间患者受疾病困扰,加之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良好的恢复,患者内心会有焦急感,久而久之也会存在失落心态,也会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产生抑郁情绪,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引导,能够帮助其调整抑郁情绪,使患者尽早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以乐观地心态面对治疗,积极耐心地做好配合,最大限度促进病情的好转。另外,坚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周期训练,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的心理疏导是保证患者心态健康的重要方式,积极的心理情绪对身体康复具有助推作用。经护理,观察组ADL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文,对中青年卧床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减轻抑郁情绪,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束娇娇, 孙骏玉, 周燕燕等. 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8):927-931.
[2]刘佩, 刘蓉, 冯高科. 临床综合康复策略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9):859-862.
[3]李红梅, 周丹玲. 老年人下肢骨折卧床期间的康复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23):111-112.
[4]李小芳. 护理程序在骨折卧床患者舒适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