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刘浩
[导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对ICU重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刘浩
        西京医院 麻醉监护室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对ICU重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86.75±6.38)次/min、收缩压(136.41±7.25)mmHg、舒张压(85.65±7.14)mmHg、血氧饱和度(97.48±1.02)%,均优于对照组的(109.23±7.41)次、(142.46±7.19)mmHg、(91.15±7.26)mmHg、(95.17±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可有效稳定ICU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ICU重症患者;应用
        引言
        ICU即重症监护室,可为重症患者提供治疗场所及医疗设备,在人力、物力及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先进,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方法要求较高。而预见性护理是通过全面评估,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规避,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本文探究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4岁~78岁,平均年龄(66.12±6.25)岁;疾病类型:慢性重症肝炎15例、消化道出血9例、出血热12例、肝性脑病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年龄(66.53±6.13)岁;疾病类型:慢性重症肝炎16例、消化道出血7例、出血热11例、肝性脑病12例。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存在精神疾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制度,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家属探视时穿隔离衣,避免感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包括:①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情况,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交班时认真翻看患者皮肤,并做好记录,定时改变体位,及时清除床单上的碎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将管道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识,防止意外脱管;对于躁动、谵妄患者应由专人看护,使用镇静药物,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防自行拔管。②预防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颜面口唇及甲床的变化,发生窒息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观察患者有无痰液、呕血等窒息先兆;出现呕血现象,应保持患者头偏一侧,清除患者口中血块,进行吸引;痰液黏稠者,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高流量吸氧。③心理护理:进入ICU的患者难免会因觉得自己病情的严重而产生失望、烦躁、伤心等负面情感,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精神较好时与患者多聊天,把每天存在变好转的情况告诉患者,鼓励患者只要好好配合治疗和保持积极心态,就能慢慢改善病情。④预防自伤:躁动不安患者极易发生坠床,应派专人进行24h看护;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皮肤情况,如患者不配合,进行挣扎,容易勒伤手腕及脚腕,因此要定时解开约束带。⑤预防功能性使用:长期卧床患者应对肢体进行按摩;使肢体处于功能位,如髋部外展,髋下垫一软枕,脚部保持外展中立位,预防足下垂等。
        1.3观察指标
        ①生命体征:记录并比较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②并发症:包括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ICU病室属于我院较为重要的危重科室之一,该科室所接收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其不仅受到日常病痛的折磨,且无法像普通患者一样得到家人和朋友的陪护,也因此更加需要我院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干预,整体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使其能够尽快出院。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压疮,预防口腔、肺部、尿路、伤口感染的发生,同时活动肢体减少血栓的形成,增加肢体功能恢复,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早日离开ICU,早日康复。
        常规护理一般作为补救性护理,重点在于减轻异常情况对患者的影响,而预见性护理通过护理人员运用评估表或自身经验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前采取护理干预,尽量避免风险或将其损害降到最低,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证实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可有效平稳ICU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及病情制定出预防性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该护理模式强调预见性思维,通过提前对患者的皮肤、管道及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可显著减少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具有超前性,使护理问题能得到有序、及时的解决,保证治疗效果,从而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齐.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291-292.
[2]何阳.综合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应用于肝胆外科ICU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差异[J].心理月刊,2019,14(24):73.
[3]曹凯.ICU危重症患者CRRT治疗的护理方式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50-151.
[4]张丽君.探讨优化个体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296+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