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雷荣
[导读]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
        雷荣
        咸丰县人民医院  湖北咸丰  4456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病历资料,选取合格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48)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进行分析,就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习分析。结果:(1)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1.261、12.116、30.490、27.863,P均=0.000)。(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x2=5.057,P=0.02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护理配合;并发症

        结直肠癌在临床中是指发生在结直肠上皮的肿瘤,属于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群体[1]。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轻微胃肠道症状。因疾病隐匿,无法早期发现,极易发展为晚期影响患者健康。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多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中给予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故而围绕其护理措施开展研究[2]。本院就上述理论进行探讨,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病历资料,选取合格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纳入标准:(1)患者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2)均同意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3)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癌细胞转移;(2)合并手术禁忌症;(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4)抗拒参与研究。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8-78岁,平均(68.4±1.1)岁;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7-78岁,平均(68.5±1.2)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研究组(n=48)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术前对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解,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负性心理,如有则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将疾病及治疗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介绍手术治疗过程,协助其建立正确治疗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开展;术中为患者营造舒适治疗环境,合理控制手术室内空气湿度及温度,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手术操作。积极准备手术操作涉及器械,清洗消毒后确保正常使用及摆放;传递器械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传递,并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精准传递以确保手术在短时间内完成,降低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二次损伤。手术治疗完成后,仔细核对器械及药品,术后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及部分生理功能丧失,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将手术成功对其进行详细讲解,缓解其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及治疗配合工作。
1.3 研究指标
        术后1个月进行分析,就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习分析。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s”描述计量数据,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5.00%(12/48),研究组周围皮炎2例,肠液外漏1例,对照组周围皮炎4例、肠液外漏5例、肛门回缩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7,P=0.025)。
3 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病早期无明显增长,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可逐渐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及便血,部分严重者可出现便血及局部腹痛等症状[3]。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多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通过肠镜对病灶进行观察,精准对病灶实施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因其疗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具体治疗中,手术操作本身仍旧处于有创性操作,术后可伴随不同程度生理功能改变,影响患者预后,而基于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护理配合是近年来提出的护理概念,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通过对护理内容进行优化来提高治疗效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实施手术操作及缓解患者身心状态,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4]。本研究结果,研究组经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周围皮炎、肠液外漏、肛门回缩等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证实了护理措施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手术治疗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赵斌, 吉志武, 杨帆,等. Lgr5和MIF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10):74-76.
[2]王世龙. 芪附龙葵汤联合FOLFOX4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 27(06):505-508.
[3]潘晓辉. 结肠癌与直肠癌临床表现的对比及分析[J]. 中国医刊, 2018, 53(01):53-55.
[4]宋绍华, 苑珺, 邢凤霞,等.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与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 0(005):154-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