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金环
[导读] 探索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
        金 环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摘要:目的:探索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一组为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干预组,采取干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满意度的95.92%高于参照组的73.74%,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6.12%低于参照组的22.44%。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护理时,采取干预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更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护理

        心脏病作为现代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还会危害患者生命,因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脏病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心血管介入术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效果较好,但在术中,很容易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威胁[1]。所以,采取该方法治疗时,还应配合上良好的护理服务。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一组为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为(61.35±11.07)岁;病程为2~12年,平均为(6.33±4.71)年;术中出现26例,拔管时出现14例,动鞘管拔除时发生9例。另一组为干预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为(62.54±12.57)岁;病程为2~11年,平均为(5.87±4.62)年;术中出27现例,拔管时出现12例,动鞘管拔除时发生10例。且两组患者均无其他重症疾病干扰,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可用于研究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护理时,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如配置科学膳食、注射相应药物等。干预组患者护理时,在一般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干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术前,准确向患者讲述治疗方案相关内容,了解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按照治疗要求,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同时进行碘过敏检测等。术中,仔细观察患者体征,准确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若发生异常,应及时上报给医生,并进行适当处理。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检测患者体征,根据患者体征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沟通,予以其有效的心理疏导,并根据患者特点,播放轻缓音乐,向患者讲述幽默的小故事等。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引导,使其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时,应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停止注射血管扩张药物,并向患者体内输送高浓度氧气,调整患者头部,使其向左或向右侧片,去掉枕头,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摄入一定的防治休克的药物,并观察患者体征,当患者体征恢复后,继续进行心血管介入术[2]。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当中,主要选择了两个观察指标,一是满意度,共分为四个等级:(1)很满意,护理中无问题;(2)满意,护理中存在少量问题,但对患者康复无影响;(3)一般,护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且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影响;(4)不满意,护理中存在大量问题,并对患者康复具有严重影响,满意度=(很满意+满意)/n×100%。二是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呕吐、胸闷气短、皮肤湿冷、呼吸不畅等四项内容。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满意度
        由研究可知,干预组满意度的95.92%高于参照组的73.7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发生率
        由研究可知,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6.12%低于参照组的22.4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术当中,经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患者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配合上科学的护理方案,以减少该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以往阶段,通常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很显著,患者满意度相对较低,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而采用干预护理模式后,则有效改善这一情况。通过术前的指导,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对治疗产生信心,有利于其对治疗的配合。术中观察,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体征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解决,防止异常对患者手术的干扰。术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抑郁、烦躁等情绪的出现,加上患者的亲情关怀,有利于其更快的康复。此外,本次研究中发现,干预组满意度的95.92%高于参照组的73.74%,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6.12%低于参照组的22.44%,与上述结论基本相同。
        对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护理时,采取干预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更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海珍.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07):197-198.
[2]李洁,刘欣雨.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健康之友,2019,23(12):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