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夏海艳
[导读] 探究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为分析健康教育
        夏海艳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为分析健康教育对提升眼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于眼科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存在有不同类型的眼科疾病,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同时,在确认研究对象符合入组标准后,按照双盲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对眼科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眼科知识的了解调查中,十分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不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9例、2例,了解率95%;对照组中,十分了解16例,比较了解17例,了解不足7例,了解率82.5%,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眼科知识了解率更高,(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满意度也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眼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深度,并缓解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健康教育;眼科;负面情绪;应用价值
        前言:眼睛是人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脆弱,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以及其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眼科疾病发生率在逐年提升,如常见视网膜脱落、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并拉低其生活质量[1]。从实际调查来看,大约有80%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够注意用眼,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比较了解正确用眼的健康知识,但并未能够实际运用。同时,眼科患者因疾病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有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甚至是暂时性失明等情况,使得其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加剧了护理工作难度。归根结底导致患者眼部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足,对此护理人员要重视这一方面工作,加强健康教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是眼科于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包括有21例视网膜脱落、30例角膜炎、18例青光眼、8例白内障、3例角膜溃疡,经临床诊断,证实为以上病症。组内患者除眼部疾病外,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精神类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家属已在同意书中签字。在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80例患者中,包括有48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介于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52.56±2.59)岁。对比来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模式实施于对照组,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指导。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在该护理模式中,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首先要了解组内每一例患者对眼科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深度,然后根据其个体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2]。要重点告知患者眼科常见疾病、疾病的临床症状等,同时也可将相关康复案例告知患者,让患者能够在加深眼科相关健康知识认知深度的同时提升护理依从性。另外,眼科也应当定期举办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邀请组内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且也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发放健康手册等多样化形式来贯彻健康教育工作[3]。(2)治疗前健康教育:眼睛本身比较脆弱,在治疗时患者可能会有不适感,风险性较高。在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及其优势,并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做好备皮、结膜囊冲洗、泪道冲洗等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心理状态会有所不足,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疏导其心理状态,以提高治疗依从性[4]。(3)治疗后健康教育:在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促使其纠正错误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勇敢面对并挑战病魔。且在治疗后,要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姿势,注意多加休息,并保护患眼,若患者想要打喷嚏,要用舌头顶住上颚,并尽可能的减轻冲击力。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让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增加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的摄入量[5]。
1.3观察指标
        实验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对眼科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负面情绪评分、满意度为准。
        其中负面情绪评分包括SAS、SDS,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每一量表的最高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6]。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上观察指标分别使用(%)、(分)、(%)表示,使用X2或t检验结果,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从表1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眼科健康知识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0例,满意度100%;反观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十分满意患者17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2.5%,对比来看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眼科作为医院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临床科室,患者流量较大,而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针对性较为不足,甚至是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提升[7]。据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所不足,眼科护理工作下,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提升患者对眼科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如本次实验中表1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率高达95%,反观对照组仅为82.5%,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其次,在眼科疾病的长期影响下,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如焦虑、抑郁、恐惧、自闭等,对护理工作有消极影响[8]。而本次实验中,使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眼科护理工作中,通过细化健康知识,向患者进行全面且综合的健康知识宣教,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另外,再如实验结果中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100%,而对照组仅为82.5%,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
        通过本次对照实验分析来看,于眼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继续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娇,王世娟. 个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健康研究,2020,40(05):597-598+600.
[2]崔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 福建医药杂志,2020,42(05):168-170.
[3]利娇,侯婷婷,汪梦园,黄侠.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05):1075-1078.
[4]李冬梅,梁明秀,黄春媛. 眼球按摩护理对预防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及控制眼压效果[J]. 系统医学,2020,5(18):175-177.
[5]韩颖,赵秀丽. 护理质控管理在眼科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23):3115-3117.
[6]欧阳美玲,连玉. 眼科建立护理管理标准预防操作流程对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性[J]. 眼科学报,2019,34(04):242-249.
[7]晁媛媛,任欢利,苟琦. PDCA循环管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9,43(03):477-478.
[8]黄惠瑶,洪华丽,王英,卢海燕,肖信,蓝方方. 护理临床路径在8~12岁角膜塑形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2019,41(06):786-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