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罗 陈
[导读] 目的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罗   陈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抛硬币法分成两组。42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3例在其基础上配合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配合应用神经康复治疗,对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效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神经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生活能力
        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后,通常会因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发生运动及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就是脑卒中后发生率较高的一项后遗症,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尽量恢复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康复治疗,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详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抛硬币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规范治疗后发生偏瘫,排除脑卒中前存在偏瘫患者,痴呆患者。对照组42例对象男女患者比例为11:10,年龄45-72岁,均值(57.83±2.52)岁。观察组43例对象男女患者比例为24:19,年龄46-75岁,均值(58.12±2.48)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过大差异(P>0.05),可比。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时批准本研究。患者家属共同签订同意文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根据病情以及医嘱要求规范开展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积极解决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神经康复治疗[2]:(1)肢体功能锻炼:锻炼时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将四肢自然舒展,值得患者进行翻身联系,配合应用肌力训练、活动关节以及步态联系等,同时注意收集电子生物反馈,运动过程重要由大关节开展逐渐过渡到小关节;(2)气压辅助治疗:患者偏瘫后卧床时间较长,为避免发生血栓或是下肢水肿,可以利用气压仪配合治疗,患者保持平卧体温,将护具合理佩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压力,充气治疗30min;(3)中医针灸治疗:可选太冲、解溪、丰隆、足三里、梁丘、合谷、外关、曲池、肩髃等穴位,刺入毫针后停针30min,每日施针一次;(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简单动作,例如洗脸、梳头、穿脱衣物等,训练同时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鼓励,提升依从性,要求家属陪同并关怀患者,降低心理压力。


        1.3 指标观察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照MBI评分量表评定),分值和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参照Fugl-Meyer评定),不足50分提示存在严重运动障碍,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n=43)MBI评分为(63.1±7.8)分、Fugl-Meyer评分为(55.7±5.8)分;对照组(n=42)MBI评分为(51.4±7.1)分、Fugl-Meyer评分为(42.3±4.6)分;经计算,(t= 7.227 P=0.000),(t=11.784 P=0.0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受生活和饮食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情况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脑卒发生率存在大幅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虽然大部分患者及时就诊后可以保证生命安全,但后期残疾率较高,极易发生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后发生偏瘫几率相对较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会影响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患者家庭会因此承受极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因此临床中极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效果。脑卒中发生后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后大脑组织和功能会逐步恢复以便重塑神经功能,但作用有效,肢体平衡能力得不到良好恢复[3]。常规康复治疗总体效果有效,为了恢复患者肢体和生活能力,可以实施神经康复治疗,通过关节训练、肌肉训练、气压治疗等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几率,同时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改善患者运动能力,配合生活活动训练和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干预,有助于确切提升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应用神经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本组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单独应用康复训练(P<0.05),表明加强肢体训练,能够恢复瘫痪侧肢体理想,可改善不良运动状态,针灸能够实现通络、活血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肢体运动能力,配合心理护理和生活化训练,可提升依从性,尽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总之,配合应用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价值显著,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重视及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支芳, 吴星星.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部分减重步行训练与康复治疗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 2018, 24(16):162-164.
[2]杨薇, 张文越, 李洪娟,等.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8, 32(5):787-789.
[3]何昕, 舒丹. 早期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影响[J]. 陕西中医, 2019, 40(6):799-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