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财昌
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 云南 镇沅 666599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中针对急诊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4月份-2020年4月份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78例,将所选78例患者按电脑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各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重症哮喘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重症哮喘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应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急诊重症哮喘治疗后,在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方面,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哮喘患者在运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其疗效显著,患者心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疗效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相对于其他疾病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呼吸内科中常见病症,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病率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需要人们重视起来。急诊重症哮喘患者,在出现症状的一瞬间,伴有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由于支气管不能顺利通气,气道在受到限制后会存在气流可逆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要患者及时就诊,减少引发低氧血症以及器官衰竭的可能性。截止到目前,对于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方式依旧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虽然短期内可以抑制患者病情,但是整体治疗效果较差,患者易复发。为此临床医师需要针对患者情况寻找一种治疗效果显著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均来自于2019年4月份-2020年4月份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病患。所选患者经过医疗诊断,除支气管哮喘疾病之外,无任何精神类、心脏类疾病,无过敏体质人员。将所选7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个小组各39例病患,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均在2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9±7.44)岁,患病时间为2年以上。研究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均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84±7.19)岁,患病时间为1年以上。患者资料获取均得到医院管理部门批准,无任何虚假信息,患者年龄及病情真实,资料数据对比无任何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入到呼吸内科之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支气管哮喘治疗。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开扩气道,同时以2L/min的氧气流速给予患者氧气支持,使患者气道处于通顺的状态。正确协助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氢化可的松,前三天药量需要控制在100-200mg/d,三天后可视患者病情逐渐减少药量,用药时间为一周。氨茶碱药物需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时间控制在15min之内,用量为5mg/kg,此后,在以0.5-1.0mg/kg的剂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静脉缓慢滴注,滴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浓度。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进入到呼吸内科之后,采取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支气管哮喘治疗。护理人员在按着对照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使用哮喘药物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以及生理盐水进行共同治疗。其中布地奈德2mg,异丙托溴铵500ug、生理盐水4ml以雾化形式吸入药物,2次/d。如果患者存在神志不清、呼吸疲劳等症状,在给药的同时为患者增加呼吸机,具体呼吸机参数结合患者病情而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研究组数据均以SPSS23.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哮喘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结合下表数据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中,经过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为(95.92±1.38),动脉氧分压为(87.25±9.39)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为(45.19±7.88),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userUpload/3(29984).png)
2.2两组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结合表2数据可知,两组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患者最大呼气流速峰值为(4.04±1.79)L/s,研究组患者最大呼气流速峰值为(4.55±1.88)L/s,数据较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userUpload/4(22317).png)
2.3两组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表3数据分析可知,其中研究组患者在使用哮喘药物后,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为92.8%,相对比之下,研究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userUpload/5(17898).png)
3讨论
现如今,临床中已经把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是由于呼吸道存在炎症所致,具有持续性以及反复性的特点。结合相关资料显示,哮喘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自身气道狭窄、敏感等。急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不止,胸闷气喘以及肺部伴有哮鸣音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对于患者而言较为痛苦,如果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疾病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各种哮喘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常规治疗急诊重症哮喘虽有助于抑制患者病情进展,但疗效不佳,且不利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综合治疗方案为急诊重症哮喘的另一种治疗手段,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呼吸急促与咳嗽等症状。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急诊重症哮喘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急诊重症哮喘治疗,经过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发现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肺功能指标方面以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说明综合治疗方式对于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全.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128-130.
[2]朱学艳,刘坤.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5):7861-7862.
[3]张海源,温广毅,梁镜南.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联合机械通气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