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闰芳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云南省普洱市 666499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13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9,传统开腹式治疗)与观察组(n=69,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4%(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特殊部位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手术时间;并发症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生育年龄期,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生机制,有学者研究指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性激素分泌存在某种必然关联[1]。由于部分患者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较为特殊,例如阔韧带、峡部、宫颈等部位,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加大了手术治疗难度[2]。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138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各69例)。对照组69例,age:25-53岁(39.03±10.22)岁。观察组69例,age:26-52岁(38.89±10.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脐部、左下腹对应点、右下腹麦氏点处取4孔操作,针对不同部位的子宫肌瘤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宫角部肌瘤:在宫角处取斜形切口,游离肌瘤,保持宮角处解剖,缝合切口;宫颈肌瘤:先剪开前壁宫颈肌瘤,反折膀胱,游离结缔组织,剔除肌瘤,缝合瘤腔,针对后壁宫颈肌瘤,先切开包膜,对包膜组织以及肌瘤进行分离,缝合切口;阔韧带子宫肌瘤:根据肌瘤具体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肌瘤外凸阔韧带前后叶实施切开操作,避免对输尿管造成损伤,剔除包膜内肌瘤。
1.3观察指标
(1)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2)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文考虑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血栓静脉炎、术后粘连、肠胃功能紊乱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用均值加减标准差(±s),采用t检验,用频数(n,%)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相关手术指标
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5.80%)、(18.84%)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既往针对子宫肌瘤多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虽具有操作难度小、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于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确产生创伤大,患者术中、术后均会伴随严重疼痛,术后恢复期长,并发症发生风险大,治疗效果不佳[3]。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尤其是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在临床上普及起来,在肌瘤大小、位置方面不受限,与开腹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产生的切口小,疼痛较轻,术后有利于伤口愈合;(2)术中出血量少,产生创伤较小;(3)身体恢复迅速;(4)最大限度保留子宫完整性,避免患者丧失正常生育功能,保护了其身心健康[4]。需注意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关键所在为缝合,可采用连续或间断缝合,当患者子宫肌瘤直径过大时,考虑双层缝合,连续缝合残腔内层组织,在降低切口张力的同时,有效止血,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提示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此外,本文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4%(P<0.05)。这也证实了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可明显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颖. 阴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效果差异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2):12152-12153.
[2]武效梅.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6):93-94.
[3]曾凡平. 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31(2):166-168.
[4]牛彦霞. 腹腔镜和常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比较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0, 20(9):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