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郑姣
[导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有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因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导致肾小球的硬化,从而引发了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伤
        郑姣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有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因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导致肾小球的硬化,从而引发了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可仅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在持续存在大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的情况下,将伴有渐进性的肾功能损害、高血压以及水肿。当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出现肾衰竭衰竭时,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糖尿病肾病作为一类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治疗尤应得到更多重视与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国内外药物认为 D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变化,多种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细胞凋亡, 炎症细胞浸润,氧化自由基,缺氧和血管活性物质均参与有关。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并不理想,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显着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一、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在传统中医学相关记载中,并没有糖尿病肾病的这一病名,但古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病因病机,将其归属于“消渴”“水肿”范畴。《素问·腹中论》认为因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与辛辣香燥的食物,导致脾胃的损伤,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职,积热由此内生,积热生内燥,内燥复伤阴液使得阴津不足,最后发为消渴。在《圣济总录》中指出了因消渴日久,肾阴内耗,日久阴损及阳,导致了肾阴阳俱衰而致肾气化无力,则痰湿瘀排泄不畅,聚于体内而发为此病。针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现代医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1]提出“心肾不交”导致糖肾理论,主因肾主水与心主血脉功能失司,脾胃枢机不利,日久使得气血阴阳俱虚,肾元虚衰,糖尿病肾病乃成。在“消渴肾”的整个病机变化过程中,正是因为气虚与血瘀贯穿始终及相互作用,产生湿浊、浊毒,更使得疾病迁延难愈。“肾精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当“以肾立极”,补肾益精是根本。
        二、中医药治疗
        1、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自拟中药汤剂益气养阴活血方( 黄芪 30 g,生地黄 20 g,川芎 15 g,当归 20 g,红花 10 g,桃仁 10 g,白芍9 g,随症加减) 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 60 例,1 d 1 剂,早、晚分服。2 个月后观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 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减少情况,结果有效率为 80% 。

[2]将 60 例 2 型糖尿病肾病 III、IV 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加用厄贝沙坦 0. 15 g /d,口服; 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 黄芪 30 g,枸杞子 15 g,丹参 15 g,桂枝 6 g,山药 30 g,生地黄 15 g,麦冬 15 g,葛根 15 g,当归 15 g,三七10 g,地龙 10 g) ,并随症加减; 结果治疗 8 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 93. 3% ,对照组 76. 7% ,且治疗组在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尿微量清蛋白、TG、CHOL 指标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观察益气化瘀法配合西医常规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化瘀为大法的中药( 黄芪、熟地黄、山药、三七、泽泻、茯苓) ,随症加减,1 d 1 剂,10 周为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减轻、空腹血糖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减少; 对照组有效率为 80% ,治疗组有效率 93. 3% ,2 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表明益气化瘀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早期 DN 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2、中成药治疗。近年来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进展亦非常迅速,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医学者们对成药的探索不断深入,并且取得很好的成效。[1]发现黄葵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通过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糖肾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收集9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主要成分:西洋参、人参、地 黄、杜仲、山药、白花蛇舌草等),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研究组 ACR、SCr 和 eGFR 与治 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黄芪益肾颗粒(组成:黄芪、白术、川芎、土茯苓、淫羊藿、白茅根、郁金)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并设单用常规西药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黄芪益肾颗粒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效果。
        3、单味中药及提取物。治疗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单味中药的药理学研究。[3]用刺五加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疗效显著。经刺五加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明显减少,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且患者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传统中药石韦因为含有丰富的黄酮组分(SWHT),所以对泌尿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功效。研究五味子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发现模型动物的尿蛋白含量在五味子水提取物的影响下出现了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其并发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针药结合疗法。针灸和药物联合治疗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众多医家采用辨证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对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针刺治疗,在取穴方面则根据古代针灸典籍中针刺处方特点选用了背俞穴的肾俞、小肠俞、三焦俞、意舍及胃俞;足部则选取了然谷、行 间、太溪与足三里;手部用穴阳池、关冲和曲池;口部用承浆穴,以及腹部用关元穴。疗程为 6 周。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组降低DN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的疗效更加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率不断增高,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成方、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针药结合等方法,灵活多变,既重视症状的改善,又要治病求本,疗效可观,同时也避免了治疗方法单一、副作用大、患者接受度低、易耐受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玉宁.糖尿病肾脏病从中医络积辨治的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4(09):76.
        [2] 吴 越,高建东.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32(08):91.
        [3] 陈延强,史 伟,黄玉芮.糖尿病肾病中医分期辨治的探讨[J].新中医,2019,41(0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